缩略图

一种结合北斗UWB定位和AI大模型智能体的变电站数字孪生软件

作者

付凯

湖北省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省 武汉市 430040

摘要:采用基于一种“无人值守”变电站软件,可实现无人值守变电站日常智能运维,风险快速自动应对,安全措施及时自动响应,并提供站内各设备的静、动态数据和分析报表,提升了变电站智能化和智慧化,保障变电站稳定和安全运行。为此探究了一种“无人值守”变电站软件,首先进行了变电站内现实的人、机、环在虚拟空间的映射和精细化三维空间建模,然后自动采集变电站内各终端物联传感设备数据,并与智能巡检系统,智能辅控系统,消防系统等站内系统深度数据融合,对变电站的人,机,环的日常情况实时监控,同时系统通过自动执行检修作业计划和任务,实时人员定位,电子围栏作业监控等功能,实现了虚实结合,模拟仿真、风险预判,并控制联动巡检机器人和消防设施等完成安全防护措施,做到风险事中控制,最终实现了变电站智能化日常运维,无人值守。

关键词:传感设备;人员定位;虚实结合;模拟仿真;变电站;无人值守;巡检机器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290X(2022)00-00

1引言

随着近年来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变电站的安全运维管理越来越重要[1],然而,变电站的人员、设备、环境等全要素的日常安全运维管理工作量巨大并且安全监控困难,特别是当事故发生、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快速、精准地找到人员和设备位置显得尤为关键。变电站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特别是很多地下变电站,其人、机、环的安全运维管理难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将通过研发设计了一种“无人值守”变电站软件,用于解决变电站的安全运维管理难题[2-4]。

对于变电站的三维建模和安全运维,实现“无人值守”,其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5-7]:

(1)变电站采用国网三维设计标准开展建模,建模深度很难达到相关功能的需求。预案模拟、消防仿真、一二次系统数据实时展示等都是要基于十分精细的建模深度,同时模型随着建模深度的加深,模型体量扩增,需要增加相应的轻量化和软件优化工作,以实现软件操作顺畅;

(2)变电站数据采集端涉及到智能辅控、智能巡检、一二次在线监测系统等,对应了多个厂家,并且数据采集量十分庞大,除了要研究相应的通讯协议,还要将数据点位是与实际设备相关联,才能实现实时展示,同时需要考虑的是目前变电站已经投运,数据调试方法还需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

(3)地下变电站室内空间人员定位困难,并且站内并未安装人员定位基站等定位设备。系统若要实现人员定位功能需增加相应的硬件设备,同时需要考虑施工难度;

(4)变站站为实现无人值守站,平台除了满足相应的功能需求外,也需要高度的可视化效果。目前变电站的三维综合性可视化效果的系统还较少。

针对上述问题,在本成果所涉工作中,“无人值守”变电站软件研发过程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1) 通过无人机大场景建模技术、三维激光扫描仪高精度建模技术、BIM三维渲染引擎技术、三维模型标准化、轻量化处理方法,实现变电站设备精细化建模;

(2) 通过数模融合技术、数模双向驱动技术、多源大数据采集治理技术,实现深度集成变电站物联设备和系统;

(3)通过基于射频识别(RFID)变电站内定位技术,实现变电站室内人员实时定位;

(4)通过Unreal Engine 4三维渲染引擎技术和AIOT物联网技术,echarts报表组件技术,结合模型信息和专业业务系统的整合,实现变电站的三维可视化综合展示。

2软件设计与实现

一种结合北斗UWB定位和AI大模型智能体的变电站数字孪生软件是基于国家电网三维设计模型,接入了智能巡检、智能辅控和主设备监控系统的全量数据,开发完成了设备精细化建模、系统集成、人员轨迹管控、三维可视化综合展示这四大业务功能板块,实现对变电站的综合智慧管控。

3.3 人员轨迹管控功能设计与实现

基于RFID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我们在系统模型中实现了站内人员的精准定。

射频识别(RFID)变电站内定位技术,是利用射频方式,固定天线把无线电信号调成电磁场,当变电站内人员佩戴定位标签进行变电站内检修运维作业时,进入该磁场范围后,生成感应电流,这时,平台软件捕获到该变化信号后,经过数模转换后生成相应的人员位置数据信息,达到人员位置识别和定位的目的。

基于射频识别(RFID)变电站内定位技术,平台将人员实时位置信息在三维场景中进行实时展示,实现了通过划定电子围栏,规范进站人员的活动区域,防止误入带电间隔。同时,也实现了通过模拟计算,系统自动规划最优的人员疏散逃生路线,在火灾、水浸、六氟化硫泄漏等灾害发生时,可自动生成变电站室内人员疏散逃生的最优方案。

3.4 三维可视化综合展示功能设计与实现

基于Unreal Engine 4三维渲染引擎技术和AIOT物联网技术,echarts报表组件技术,结合模型信息和专业业务系统的整合,实现变电站的三维可视化综合展示。

模型信息包含设备信息、监测信息、安装信息、BIM信息、IOT通信技术参数信息和维保信息等,其中IOT物联感知通信信息包含设备运行状态,实时温度等。

专业业务系统包含基础平台、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实时巡检、视频监控等。

我们实现了变电站三维模型可视化、运行数据可视化(I/O点、报警状态、工作状态等运行情况)、管理数据可视化、工作工程可视化、设备资料管理可视化,同时,实现了在场景中可以进行虚拟漫游、点击交互等浸入式用户体验效果。最后,形成了不同的变电站三维场景专题,场景专题包括驾驶舱数据看板、数模融合、后台运维数据展示、巡视系统、业务流程可视化专题、报警专题、安全专题、安防专题、大屏展示系统、能耗管理专题、安全管理等。三维可视化展示效果如下图。

参考文献 :

[1] 周海阔,徐国栋,金伟超,等. 变电站鸟巢自动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 广东电力,2023,36(11):87-95.

ZHOU Haikuo,XU Guodong,JIN Weichao,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utomatic Substation Bird Nest Detection System [J].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2023,36(11):87-95.

[2] 张博文,谢怡琚,胡瑛,等. 变电运维中智能化技术的有效应用[J].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2,58(12):190-192.

ZHANG Bowen, XIE Yiju, HU Ying, et al.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in substatio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J]. Moder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2022,58(12):190-192.

[3] 吴珠森. 基于物联网高速公路智慧配电室系统构建[J]. 交通企业管理,2023,38(4):71-73.

WU Zhusen. Construction of Smart Distribution Room System Based on IoT Expressway [J].

作者简介:

付凯(1983-)男,湖北武汉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15827055108,8793507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