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生活化游戏素材构建小学低中学段数学“兴趣+参与”的学习模式研究
张明会
漯河市实验小学
摘要:现如今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怎样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要探究的是如何借助生活化游戏素材,创建小学低中学段数学“兴趣+参与”学习模式,通过挑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趣味性较强的游戏素材,联系数学教学内容,设计出一系列既可引发学生兴趣,又能让学生积极参加的教学活动。这种学习模式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数学,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给小学数学教育带来新的生机。
关键词:生活化游戏素材;小学低中学段数学;“兴趣+参与”;学习模式
引言
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这就给小学数学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难题与机遇。以往的数学教学模式常常注重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却忽略了学生兴趣的培育和参与程度的提高,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进而收获较好的学习成果。所以,去探寻一种可以调动学生兴趣、促使他们参与度得到提升的新型数学学习模式变得十分关键。
1生活化游戏素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当下小学低中学段数学教学里生活化游戏素材的使用处于“两极化”状态。一方面教育者承认游戏化教学的价值,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寓教于乐”,很多教师想把游戏元素带进教室。另一方面,实际操作有明显问题,游戏素材选取很随意,通常跟教学目标不契合,游戏活动只是走过场,缺少实质性的数学思维渗透,游戏进程把控不当,容易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数学收获很少的情况。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很多所谓的“数学游戏”只是给传统练习换了个游戏的外衣,并没有体现出真正的生活化、情境化的本质。这样浅层次的游戏应用,很难真正让学生持续地保持学习的兴趣,更不能达到通过游戏让深度参与、理解概念的教学目的。教师对游戏化教学的认识不足、缺少设计游戏的能力和实施策略,也是造成生活化游戏素材不能有效运用的原因。
2生活化游戏素材的选择与设计
2.1生活化游戏素材的选择标准
生活化游戏素材选取要符合四个标准,数学性、生活性、适龄性和可操作性。数学性指游戏要有数学概念或者技能,可以达成某种教学目的,生活性讲的是游戏情境同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程度。应该取自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适龄性关乎游戏难度同学生认知水平的契合度,既要保持挑战性,又不能太令人沮丧,可操作性涉及实施条件的限制,要保证游戏在常规课堂环境里方便组织起来,好的游戏素材还要具备开放性与延展性,可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支撑多层次,多视角的数学探究。
2.2生活化游戏素材设计的原则
设计生活化游戏素材需遵循“兴趣导向、思维核心、渐进深化、多元参与”这四条原则。兴趣导向即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比如以收集贴纸、整理玩具等孩子喜欢的事情来设置数学任务;思维核心则要求游戏要围绕数学思维展开,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渐进深化是指游戏设计要有概念的发展过程。从具体操作慢慢过渡到抽象思维;多元参与是指游戏可以支持个体探究、小组合作等多种参与形式,适合不同性格特质的学生,这些原则共同保证了游戏素材具有教育价值和娱乐价值。
2.3生活化游戏素材的实例分析
以“超市购物”游戏为例,学生扮演顾客与收银员,在超市情境里开展购物活动,通过商品价格核算,货币兑换,优惠策略挑选等环节,练习加减乘除运算以及货币概念的应用。游戏设计涵盖分层任务,基础层要精确算出购物金额,进阶层牵涉优惠方案的比较和挑选,挑战层则须要制订预算范围内的最佳采购计划,这种游戏既有生活的来源,又完全融入了数学概念和思维方法。而且能够支持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并加强,是生活化游戏素材的典型例子。
3生活化游戏素材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1教学设计实例
以二年级“认识时间”单元为例,设计“我的一天”时间管理游戏。教学目标是认识钟面时刻、理解时间间隔、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游戏任务是让学生用模型钟面规划自己一天的活动安排,并在小组内分享交流。游戏材料是可操作的钟面模型、活动卡片和时间记录表。游戏过程包含竞赛元素(看谁安排得最合理)、合作元素(小组互评建议),既保持了游戏的趣味性,又保证了数学概念的深入学习。这样的设计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可以操作、可以体验的活动,符合低中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3.2教学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采取“情境导入-游戏探索-分享反思-概念升华”的四段流程。情境导入阶段用“小明忙碌的一天”故事唤起时间管理的话题,游戏探索阶段学生自行操作钟面模型安排日程,教师巡回给予指导,分享反思阶段各小组呈现安排方案并接受质疑意见。概念升华阶段教师引领学生察觉时间规划背后的数学原理,形成对时间概念的整体认识,整个实施期间教师身份从知识传授者变成游戏引导者和学习推动者,凭借精心构思的问题链条(“为什么这样安排?”“怎样更为恰当?”)促使数学思考向纵深发展,保证游戏进程不会脱离数学本质。
3.3教学评价与反思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看学生在游戏中的投入情况、用头脑怎么思考以及合作状态如何,成果性评价凭借游戏产品即时间安排表和随后开展的相关练习去考察概念掌握状况,反思性评价则是让玩家回忆游戏过程中策略选定和思考的变化。评价的数据收集方式有观察记录、作品分析还有学生自身评判与谈天对话这些手段,反思的内容要验证游戏资料和教学目的是否相符、游戏进程思维含量够不够、不同学生从中收获有什么区别,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改进奠定基础。通过实施有效游戏化教学可知,它要权衡趣味性和教养性、自发探索和目的引领、个人参与与群体形成等方面关系,给老师的教学灵性赋予了更大要求。
结语
生活化游戏素材在小学低中学段数学教学中有重要的价值和广阔的前景。通过系统的素材选择,科学的活动设计,规范的活动实施,真正实现“兴趣”与“参与”的相互促进,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活动中建构数学概念,发展数学思维,培养数学情感。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刻理解数学的本质,儿童的心理,不断提高游戏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水平,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喜爱且积极主动参与的活动。
参考文献
[1]覃光荣.“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索[J].考试周刊,2024(23):92-96.
[2]沈丹萍.运用生活化教学,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J].求知导刊,2023(35):56-58.
[3]钟鑫.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江西教育,2023(47):77-78.
本文系:2024年度漯河市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依托生活化游戏素材构建小学低中学段数学“兴趣+参与”的学习模式研究》课题编号: LHKT202407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