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的有效融合路径探究

作者

朱晨凤

青海省格尔木市第四中学

摘要:本文立足初中教育实际,围绕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活动拓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系统探讨法治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径,以期为提升初中法治教育质量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

引言:道德与法治课是初中教育阶段培养正确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的主渠道。而法治教育是其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起着重要作用。把法治教育有机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法治信仰、法治观念,使学生将来能成为一个懂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一、优化课程内容

把法治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首先要从课程内容本身着手,做到教材资源、现实案例和地方特色有机结合[1]。教师可以从教材中各个章节散落在各处的法治教育要素中加以整合,打破模块之间壁垒,对整个法治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类,形成整体清晰、逻辑严密、逐层展开的知识体系。例如:“权利与义务”一课的教学可以结合《宪法》有关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原则性规定以及《民法典》有关权利义务的具体规定,围绕二者相结合,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了解法律是如何规范社会关系、保障公民权利的。除了注意法治教育的教学内容要有时代性、生活化的特点之外,还要联系现实生活情景,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利用现实生活情景或者直接选用贴近生活的典型案例做材料。例如:在网络空间治理的问题下可以挑选出网络诈骗案、网络暴力案或者未成年人网络打赏纠纷案件等真实的案例,通过本节课教学帮助学生分析有关的法律问题,明晰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具体应用情况,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另外,可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差异性,以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资源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当地特有的法治资源,甚至可以把地方民族自治地区的有关民族法规、当地传统习俗即乡规民约或典型司法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向学生讲授国家统一法治和地方特色的辩证关系,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法治认同感,使法治教育更接地气、有温度、见实效。

二、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加强法治教育,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勇于尝试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实践体验的份量[2]。运用案例教学法是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中涉及贴近学生、有一定典型意义、有较好的启示意义的法治事件中去取材,如“生活中的法律”等等,让学生开展分析讨论,多角度思考问题,在对具体问题的思考、讨论之中来判断、推理、提炼出抽象的知识结论;进一步地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创设一种类似于民事纠纷处理、轻微违法案件处理的情景,安排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当事人等角色,并编排完成小法庭的审理或调解过程,在寓教于乐的体验之中感受整个案件审理的过程,这样就更容易使学生产生认同感,在认同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这一环节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力、信息检索和整合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及公共表达力,促使其将法治知识内化于心,并能知行合一,把法治精神落实到日常行为之中。

三、加强实践活动

除了课堂教学外,丰富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可以将法律知识以形象的、真实的、可以亲自参与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使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法律知识、体会法律感受,提升法律意识,养成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班会课的德育阵地,在每周至少安排一次班会时间,在班会中设立“国家宪法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活动,以“宪法在我心中”、“做守法小公民”、“网络安全与我同行”等为主题开展活动,利用演讲、情景剧、辩论赛以及观看视频等方式开展活动,启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加深学生的法律意识,在一次次思想碰撞的过程中培养校园法治文化氛围。同时还要积极开辟校外实践途径,带领学生去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派出所或者律师事务所等法治实践部门参观,旁听简易案件的庭审,让他们亲身感受司法机关的职能运转以及法律施行的全过程,提高他们对法律权威和程序公正的直观感受;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进社区的法治宣传活动,例如:自己创作宣传栏、印制宣传材料进行散发、到学校、社区等地开展模拟法律咨询等,这样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也让自身提升了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除了组织趣味性强的知识型法治知识竞赛(比如:开展“法治知识大比拼”“法律达人挑战赛”等),运用抢答、案例解析、分组对抗等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们能够通过自己积极主动性地学习,在竞争当中锻炼自己,并在团队的合作当中强化自己的法律知识以及法治素养。

结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融合是一门系统工程,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完成。利用创新教学方法将法治教育同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以此来提升法治教育的效果,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观念,并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石,为其今后加入到社会的法治建设过程中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英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探究[J].教育观察,2025,14(08):96-98+102.

[2]焦慧贞,闾彬.基于大概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法治教育四部曲[J].基础教育研究,2024,(1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