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杜丹丹
日照航海工程职业学院 山东省日照市
摘要:本文以日照航海工程职业学院为例,探讨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显著问题,并对其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职 思政课 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课程建设缺位、师资专业团队建设不完善,思政课教学效果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等现象依然存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地位偏低
从学校专业定位来讲,思政课不是主流课程。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对学校提升层次和水平、知名度和影响力产生的影响不大。因此不会投入过多的经历来精心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从教师专业定位来讲,部分教师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故不能从思政课程团队建设的整体高度去认识思政课的重要性。从学生角度而言,普遍存在上课的畏难情绪,即使在课堂上,也普遍存在着消极怠慢的态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地位远不如专业课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制约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定位偏失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虽然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一致,仍与党和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没有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作为教学目标。教师们存在以完成课时量、保证课时费的情况依然存在。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社团活动、逃课、说话等现象,使思政课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有的班级采用超级大的合堂班,如形势与政策课存在7个合堂班,人数达到将近370人,教师在上课时,还要不断维护课堂秩序,使其课堂教学效果远远达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专业建设不健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理论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有着十分重要对作用。在民办高职院校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使得教师队伍相对不足,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团队专业建设依然存在不健全的现象。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专业理论素养参差不齐,知识结构单一。主要存在本硕专业不一致,专业有法学、英语、哲学、马理论等等,教师队伍建设为进行过系统专业的学习。第二,教师授课感染力不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缺乏传道解惑思维,授课内容单一、重难点不突出、枯燥、缺乏逻辑。第三,团队专业建设不健全。在教师全体中,普遍职称较低,缺乏展业带头人和领军人物。同时,也存在教研室师资不均衡的现象。这些都是制约课程团队建设的限制性因素。
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对课程重视不够,缺乏学习的动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存在消极应付的态度,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学习好了专业课程,对自己将来择业有很大的帮助,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用性不强,抱着只要不挂科的心态来学习。
四、教学方式创新性动力不足
科学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但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教学方式的固定化,教学方法的固定化,教学内容的陈旧性等创新动力不足现象[1]。主要表现在:
第一,单向教学方式发挥其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老师要积极等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形成良性等循环,以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不仅仅是参与者,更是引导者。而在具体但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很少能和教师产生良性的互动。
第二、注重理论,缺乏有效的课堂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理论性、政治性很强的课程,比较的抽象和枯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量巨大,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一场生动的实践教学,其教学效果要远远高于理论的单向灌输。要将理论问题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讲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切身感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与众不同。
第三,教师团队的知识理论架构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我们的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创新。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参与思政课堂中,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成效和教学目标是我们的重要手段。在思政课堂中存在老师对所讲的内容不熟悉,只会对着PPT讲,或者给学生播放大量的视频,使其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达不到原来的目标。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备课,对自己的授课内容要十分清晰,讲授重难点突出,逻辑结构清晰不断达到教学效果。同时积极结合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使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统一结合。不断增强课堂的实用性和有用性。
五、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上面也在不断完善,不仅加强来实践教学,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没有正确处理好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以我校为例,思政课实践课堂限于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等内容,学生依然是局限于课堂之中,把实践教学作为了课堂教学之外的辅助性的工作。缺乏对实践教学对总体设计和指导。同时也存在实践教学内容单一[2],每年几乎没有变化。实践教学也存在着一些发展的困境,一方面需要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经费、实践基地、实践学时,另一方面还需要学校各部门相互协调以及整个教学系统的支持;且即使实施实践教学,由于实践教学条件有限,使其实践教学活动难以覆盖全体学生,尤其是到带学生实地走访的教学实践活动,更是有各方面的局限性。同时,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对综合素质和责任意识要求也是非常高。教师不仅承担更多对角色,也需投入更多对经历,更要承担学生安全对风险。综合各方面考虑,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受限。导致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不明显。
结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重要,我校存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也只是一个民办高职院校在发展中的缩影。既然是发展中的问题,就需要在发展和改革中不断完善,不断健全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这些顶层设计。
参考文献:
1、王悦琳,黄丹愉,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世纪桥,2025(03),56.
2、赵斯建、孙启香、江戌康,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5(08),138。
作者简介:杜丹丹 1984年5月,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河南新乡,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