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写字与书法育人策略研究

作者

李业兰

山东省龙口崇实中学

[摘要]写字与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高中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写字与书法教育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本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探索行之有效的高中写字与书法育人的方法和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写字与书法;育人

引言

写字与书法教育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精炼学生的品德和性格方面蕴含了不可估量的能量。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最有生命力的载体,高中阶段又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开展写字与书法教育有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受应试教育和数字化浪潮冲击等多种因素影响,高中写字与书法教育面临诸多挑战,现状不容乐观[1]。本文立足高中教学实际,探索操作性强、适用性广的高中写字与书法育人策略,力求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 浸润墨香,营造书法文化氛围

环境对人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要激发学生对写字与书法的兴趣,首要任务是打造一个充满墨香的文化场所,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其一,打造“会说话的”校园环境。可利用教学楼的走廊、大厅、楼梯转角等公共空间,有序陈列历代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并配以简明的艺术解读。同时,设立“学生书画作品展示墙”,定期更新,让学生的优秀作品得以展示,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也让其他学生有可触可及的学习榜样。

其二,建设班级“书法文化角”。在每个教室后方或一角,设立书法文化角,配置毛笔、水写布、经典字帖(如颜真卿《多宝塔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等楷书经典)等基本用具,供学生在课间自由取用、体验。文化角还可配备书法理论普及读物、名家故事集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书法文化的理解。

二、 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高中生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合理利用这一心理,举办形式多样的书法比赛,可以有效激发其内在动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比赛组织需兼顾层次性与多样性。比赛可分硬笔和软笔两种形式。硬笔书写可广泛宣传,提高学生参与度;软笔书法则可侧重发动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在选题上,可以紧扣教材,书写经典古诗文篇目,也可结合春节写春联、端午节写屈原诗歌等传统节日,或围绕校庆等重要活动设题,让比赛兼具文化韵味与现实意义。。

比赛流程应公平公正且充满仪式感。可采用班级预选、年级晋级、学校总决赛的多级筛选体系,层层选拔,并邀请校内外书法大家或学校资深教师担任评委。对获奖同学,不仅要颁发荣誉证书和精美奖品,还要举行表彰仪式,并且通过校园网、宣传栏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从而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创作热情。

三、 日练不辍,培养规范书写习惯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书写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练习。可开展“每日一练”活动,将写字练习日常化、制度化。

可依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写字基础以及教学进度,科学制定“每日一练”安排,合理确定练习的时间、内容和要求,如高一年级可全面推行“每日一练·十五分钟”计划,让学生使用专门的字帖或练习纸进行书写练习。练习内容不必贪多,初期可侧重于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后期可临写教材中的经典诗文段落,实现练字与复习的双重功效。

此项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与反馈。练习成果不应流于形式,教师需定期收阅,每周可评选“练字之星”“进步之星”,在班级内公示,形成积极的正面导向。心理学研究表明,持续的行为重复是习惯养成的关键[2],日积月累,规范、工整、美观的书写习惯便能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而教师的及时反馈和正向激励是维持这一行为的重要外部动力。

四、 展评互鉴,树立优秀书写榜样

典范往往具有显著的引导价值。我们不仅要表彰在书法比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还要表彰那些平时书写工整、态度认真的同学,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定期展示、共同品评优秀书写作品,能够为学生提供可参照的范例,营造“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促使学生之间形成积极健康的良性竞争。

常态化开展“优秀作业、优秀试卷展评”活动。可筛选出各学科中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条理清晰的日常作业或考试答题卡,在年级公告栏进行集中展示。注明班级、姓名,并附上教师点评,重点强调书写在清晰表达思维、赢得阅卷老师好感方面的积极作用。这能让所有学生,特别是理科生,深刻认识到“书写也是竞争力”,从而高度重视日常每一次的书写实践。

同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互学。在作文讲评课或习题课后,可开展小组内“交换欣赏”活动,让学生互相观摩笔记、作业,并从中找出一个书写优点送给对方。这种同伴间的认可往往比教师的表扬更具说服力,能在班级内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风气。

结语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写字与书法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维度、系统化的策略推进。营造文化氛围、开展竞赛活动、落实日常训练、强化展评机制等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书写能力和综合素养。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特点调整教学方法,让写字与书法教育切实成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曹慧敏.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价值偏离与回归[J].教学与管理,2020(06):35-37

[2]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