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放心餐食材配送体系优化研究与实践
王剑涛
江西省丰城市教育体育局 331100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学生的饮食健康关系到其身体发育和学习成长,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在江西省丰城市,随着“学校学生‘放心用餐’工程”的推进,学生放心餐食材配送体系逐步建立,但在实际运营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优化这一配送体系,对于保障学生食品安全、提高用餐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社会层面看,有助于提升公众对教育领域食品安全的信任度;从教育角度出发,能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食材配送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在冷链物流技术、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一些发达国家采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食材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确保食材的新鲜度和安全性。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食材配送的整体优化、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等方面。对于学生放心餐食材配送体系的研究,多侧重于配送模式的比较分析、质量监管体系的构建等。但针对丰城市这类县级区域的特色化、针对性研究相对较少。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本文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通过实地调研丰城市各学校食堂、食材配送企业,获取一手资料;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配送成本、质量问题等数据进行量化分析;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典型学校的配送体系优化实践。创新点在于紧密结合丰城市的实际情况,从地方政策、地域特点、学校需求等多维度出发,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为县级区域学生放心餐食材配送体系建设提供新思路。
二、丰城市学生放心餐食材配送体系现状
2.1 配送模式
丰城市学校学生“放心用餐”运营主要采取由丰城市文旅教投公司下属子公司——丰城市博汇餐饮文化有限公司中标后委托经营管理方式,配送模式主要是食材配送。目前全市共有 128 所学校、幼儿园采取食材配送模式运营 ,但仅占全市公办学校幼儿园向师生供餐食堂总数的 80% 左右,仍有偏远村小公办学校幼儿园食堂未能覆盖。
2.2 配送流程
食材配送流程一般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分拣和配送环节。采购环节中,配送企业与供应商签订合同,采购各类食材。运输过程中,部分企业采用普通货车运输,对于一些易腐食材的冷链运输保障不足。储存环节,部分配送企业的仓库设施简陋,缺乏科学的库存管理。分拣环节,人工分拣效率较低,容易出现差错。配送环节,配送路线规划不够合理,导致配送时间长、成本高。
2.3 质量监管
目前丰城市主要通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定期检查、学校自行验收等方式进行质量监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检查内容包括食材的检验检疫证明、食品加工场所环境卫生等。学校则负责对每日配送的食材进行外观、数量等方面的验收。但这种监管方式存在监管漏洞,如部分偏远学校监管频次不足,对于食材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检测手段有限。
2.4 成本结构
配送成本主要包括运输成本、人力成本、仓储成本和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受配送距离、车辆油耗等因素影响;人力成本涉及采购、分拣、配送等环节的人员工资;仓储成本包括仓库租赁、设备维护等费用;采购成本与食材市场价格波动相关。当前,部分配送企业成本较高,导致食材价格上升,影响学校和学生的利益。
三、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配送覆盖不全
如拖船镇塘家圩村小因路程较远,博汇公司后期退出向拖船镇塘家圩村小配送食材,导致部分偏远学校未能享受到稳定的食材配送服务。部分学校由于食堂运营模式等问题,也未纳入食材配送体系,使得全市食材配送覆盖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
3.2 质量监管不足
监管手段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人工检查和纸质记录,缺乏信息化监管手段。对于食材供应链的源头监管力度不够,难以追溯到食材的种植、养殖环节。部分监管人员专业知识不足,对于一些隐蔽的食品安全问题难以发现。
3.3 信息化水平低
大部分配送企业和学校之间信息沟通不畅,主要通过电话、微信等传统方式传递订单、配送信息等。配送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程度低,缺乏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无法实时监控食材的运输状态、库存情况等,导致配送效率低下。
四、优化策略
4.1 优化配送流程
运用物流优化算法,合理规划配送路线,根据学校位置、订单量等因素,制定科学的配送计划,减少运输里程和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例如,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地理位置相近的学校划分为一个配送区域,安排一辆配送车辆集中配送。
建立标准化的分拣流程,引入自动化分拣设备,提高分拣效率和准确性。例如,采用电子标签分拣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快速准确地完成食材分拣工作。同时,优化仓储布局,采用先进的库存管理方法,如 ABC 分类法,对不同种类的食材进行分类管理,减少库存积压和浪费。
4.2 加强供应商管理
建立严格的供应商准入制度,对供应商的资质、生产环境、产品质量等进行全面审核。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的检验检疫证明、食品安全认证等材料,确保食材源头安全。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对于优质供应商给予优先合作、增加订单量等奖励,对于不合格供应商及时淘汰。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签订长期合同、共同开展质量改进等方式,增强供应商的合作意愿和责任感。
4.3 引入信息化技术
搭建食材配送信息化平台,实现学校、配送企业和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学校可以通过平台在线下单、查询订单状态、反馈问题等;配送企业可以通过平台接收订单、安排配送、管理库存等;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平台实时监控食材配送全过程,实现信息化监管。利用物联网技术,对食材运输车辆进行实时定位和温度监控,确保食材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符合要求。在仓库中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库存数量、环境温湿度等信息,实现智能化库存管理。
4.4 完善质量监管体系
建立全程可追溯的质量监管体系,利用区块链技术,对食材从采购、运输、储存、加工到配送的全过程进行记录和追溯。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问题源头,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食材质量的检测力度,配备专业的检测设备和人员,增加检测项目和频次。
五、实践案例分析
5.1 案例学校基本情况
以丰城市梅林中学为例,该校原有食堂采用 BOT 模式经营,存在食材质量不稳定、价格较高等问题。2024 年暑期,学校在市教体局、市教投公司和梅林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新收回了食堂经营权,并对食材配送体系进行优化。
5.2 优化措施实施
在配送流程优化方面,学校与配送企业共同规划配送路线,将梅林中学与周边几所学校划分为一个配送区域,采用冷链配送车辆,统一配送,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食材新鲜度。在供应商管理方面,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了资质良好、信誉度高的供应商,并与供应商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确保食材质量稳定。引入信息化技术,学校与配送企业搭建了信息化平台,学校通过平台在线下单,配送企业实时更新配送信息,学校可以随时查询订单状态。在质量监管方面,学校成立了由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的学生食堂膳食监督委员会,不定期对食材质量进行检查,同时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对食材配送全过程的追溯。
5.3 优化效果评估
经过优化,梅林中学猪肉成本降低了 17.74%, 蔬菜整体成本降低了 46%,奶类整体成本降低了 23.60% ,冻品类成本降低了 5.16%,家禽类成本降低了10.03% ,干货类成本降低了 35.95%,蛋类成本降低了 50% 。食材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师生满意度从原来的 60% 提高到 90% 以上。通过信息化平台,订单处理效率提高了 50% ,配送及时性得到保障。学校食堂的整体运营水平得到提升,为师生提供了更加优质、安全的用餐服务。
六、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丰城市学生放心餐食材配送体系的研究,发现当前配送体系存在配送覆盖不全、成本较高、质量监管不足和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通过优化配送流程、加强供应商管理、引入信息化技术和完善质量监管体系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配送体系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以梅林中学为代表的实践案例表明,优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食材质量和师生满意度。
6.2 未来展望
未来,丰城市将进一步扩大食材配送覆盖范围,将更多的学校纳入配送体系,确保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安全、优质的放心餐。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食材配送信息化平台,拓展平台功能,如增加营养分析、菜谱推荐等功能。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共同提升学生放心餐食材配送水平。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相信丰城市学生放心餐食材配送体系将不断完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