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农技推广助力温室大棚蔬菜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作者

宗福全

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太平乡农牧林水综合保障中心

温室大棚蔬菜栽培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蔬菜的周年供应、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其高效发展。一方面,部分农户缺乏科学的栽培技术知识,导致蔬菜生长过程中出现病虫害频发、产量不稳定等情况;另一方面,温室大棚设施的老化、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蔬菜的生长环境,降低了生产效率。此外,传统的农技推广模式在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全面性上存在不足,难以满足农户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加强农技推广,研究适合温室大棚蔬菜高效栽培的技术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精准技术培训,筑牢人才根基

提升种植者实际操作能力构成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核心追求,其中实现精准化的技能传授被普遍视为达成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途径。当前状态下,相当一部分从事温室大棚蔬菜生产的种植者,对于相关栽培体系的理解呈现出显著的碎片化特征,其日常种植管理活动更多地依赖长期积累的个人经验而非系统性的科学指导原则,凸显出强化科学性知识传递的迫切需求。因此,强调精准性的技术培训,其内在要求必然是紧密贴合种植群体真实存在的认知差异与具体生产难题,为其量身定制高度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内容的精确指向性必须被置于首位考量,这意味着培训主题的确立必须深度回应地域特性——迥异的气候波动模式、多样化的土壤理化性状以及区域内占据主导地位的蔬菜栽培种类,都应当成为设计具体栽培技术指导内容时的决定性因素。例如,在那些昼夜温度变化幅度尤为剧烈的区域,培训的重点自然聚焦于如何通过对作物保护设施内的温湿度环境实施精细调控,为蔬菜生长创造出尽可能理想的小气候条件;相应地,在那些以叶片为食用部位的蔬菜作物(如各类青菜、菠菜、生菜)占据生产主流的地区,详尽阐释这类蔬菜独特的养分需求规律、水分供给策略以及有效应对各类有害生物侵袭的综合防治手段,便成为培训内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强化认知效果,将抽象的技术规程转化为易于感知的实践智慧,紧密结合实际生产情境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已被证明是引导种植者直观把握技术核心要点、显著提升培训实效的关键方法。

2. 优化设施配置,提升生产效能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设施栽培环境的质量调控对作物生长具有决定性作用。作为蔬菜生产的重要载体,温室建筑的空间布局与材料选用直接影响作物光合效率和病害发生率。针对当前部分设施存在的结构老化与功能配置失衡现象,亟需从区域气候特征与作物生理需求双重视角开展系统性优化。在建筑结构层面,应当依据不同地域的气象要素差异实施定制化设计。以季风频发区域为例,可通过加密钢结构支撑节点与改良地基固定工艺来提升设施抗风性能;对于太阳辐射偏弱的地区,则建议选用高透光率的功能性膜材来改善光照条件。在空间规划方面,需重点考虑空气动力学特性,通过设置交错式通风口与导流装置来消除气流盲区,从而降低病原微生物的滋生概率。配套设施的选择应当遵循精准农业理念,例如采用基于根系需水规律的滴灌系统,既可实现水肥协同运输,又能有效抑制地表蒸发损失。在环境调控环节,建议整合主动式温控装备与被动式调温技术,如将热交换装置与相变蓄热材料结合使用,形成多层次的温度保障体系。引入物联网传感网络进行环境参数动态采集,能够为设施管理决策提供实时数据支撑,进而构建起适应不同生长阶段的智能调控模式。

3. 创新推广模式,拓宽服务半径

当前农技服务体系的转型路径需要突破传统物理空间的制约。在数字化技术深度渗透农业生产的背景下,服务载体的创新成为提升技术扩散效率的关键突破点。建议构建多维度技术传播矩阵,将云端资源库与即时交互系统进行有机整合。例如搭建集成图文资料库与动态影像资源的数字平台,使种植者能够根据作物生长周期自主调取对应阶段的技术指南,同时嵌入实时通讯模块便于生产主体与农艺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值得注意的是移动端应用程序的普及为技术传播开辟了新渠道,通过短视频平台制作病虫害识别系列内容,借助可视化手段降低技术理解门槛。在协作机制构建层面,建议强化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耦合关系。高等院校可组建技术转化专班,针对温室作物的光温调控难点开发模块化解决方案,由农业经营主体负责区域化适配测试与示范推广。值得关注的是田间学校的实体示范作用,通过设置对比试验区直观展示水肥一体化设备的节本增效成果,这种体验式传播能有效激发生产者的技术采纳意愿。在服务效能提升方面,可采用需求响应的服务供给模式,基于大数据分析绘制区域种植户的技术盲区图谱,进而制定差异化的推送策略。

综上所述,农技推广对于温室大棚蔬菜高效栽培技术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精准技术培训,能够提升农户的技术水平,使他们掌握科学的栽培方法;优化设施配置,可以改善蔬菜的生长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创新推广模式,能够拓宽服务半径,让更多的农户及时了解和应用新技术。

参考文献:

[1] 孜孜不倦农广人 倾情“三农”勤耕耘——记 2023 年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推广人员代表、贵州省江口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杨丽[J]. 中国农业会计,2025, 35 (11): 2.

[2] 荣强. 肥城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J]. 中国农技推广,2025, 41 (05): 15-17.

[3] 有情有义的农机人——记 2023 年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推广人员代表、重庆市巴南区农机化技术推广站石伟宏[J]. 中国农业会计, 2025, 35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