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评价体系导向下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教学策略优化与实践研究
张富强
郑州市第十一中学 450000
在新高考评价体系导向下,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教学面临新的挑战,该体系强调核心素养导向、学科融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思维能力、价值判断的提升,因此,优化教学策略以契合新高考导向,提升课堂实效性,已成为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亟需通过实践研究探索有效路径。
一、新高考评价体系导向下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教学的概述
在新高考评价体系的引领下,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教学正逐步向核心素养导向转型,注重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等关键素养的培养,该体系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教学内容贴近时代发展、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推动学生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形成正确价值观,思想政治必修模块涵盖政治、经济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这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新高考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特点,教学需打破传统灌输模式,强化互动探究、情境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融合,提升学生的学科理解力,真正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二、新高考评价体系导向下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新高考评价体系导向下,它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课作为落实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政治立场、价值判断的重要职责,新高考改革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突出学科育人功能,这要求思想政治教学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增强国家认同感,通过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思想政治课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思想引领,助力学生全面发展[1]。教学改革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适应新高考要求,新高考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突出学科之间的融合与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思想政治必修模块在内容上涵盖哲学、政治等多个领域,与现实社会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优化教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应对综合题、情境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引入探究式、合作式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表达、思辨,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更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新高考评价体系导向下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教学策略优化
(一)强化问题导向
在新高考评价体系导向下,强化问题导向已成为优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教学的策略,问题导向教学强调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思考,契合新高考强调的综合素养培养目标,思想政治课内容抽象、理论性强,若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通过设置贴近生活、引发思考的问题情境,将教学内容嵌入现实问题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深度,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分析中,增强课程的针对性,此外,问题导向教学鼓励学生质疑,有助于培养其批判性思维,从而更好地适应新高考中开放性、综合性题型的考查要求 [2]。以“世界的物质性”为例,教师可通过强化问题导向,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课堂伊始,教师提出问题:“人工智能是否意味着人类可以创造出意识”,通过这一引人思考的问题引出哲学层面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的探讨,在学生分组讨论过程中,他们需结合教材知识分析人工智能是否具备主观能动性,意识是否依附于高度复杂的物质系统等问题,从而深化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一哲学原理的理解,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如虚拟现实等案例,进一步探讨这些技术在改变人类认识世界方式中的作用,学生通过讨论与归纳,能够明确“世界是物质的”这一核心观点,理解哲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通过强化问题导向,不仅提升了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能力,也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有效转化。
(二)优化教学设计
在新高考评价体系的引导下,优化教学设计已成为提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教学质量,教学设计不仅关乎内容的安排,更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学生能力的培养,优化教学设计需从课程目标出发,紧扣核心素养要求,注重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合理安排教学结构,构建“问题引领—合作探究—知识建构—能力应用”的教学流程,同时,应在设计中体现出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引导,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情境模拟、案例分析等手段,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优化教学设计还应关注学生差异性,通过设定不同层次的问题,实现因材施教,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效能,满足新高考对思维能力的综合考查需求 [3]。以“运动的规律性”为例,教师应注重知识逻辑与实践应用的统一,围绕“规律是否可以被改变”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设计,教学开始前,教师提供一组生活化案例:如“天气预报为何有时不准”“股市波动能否预测”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是否体现了某种运动规律,随后,设计“自主探究”环节,要求学生结合课本知识思考运动是否有规律、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学过程中,教师进一步引入“人类是否能够创造规律”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规律的客观性、人类认识、利用规律的辩证关系,最后,通过一个真实案例——中国高铁发展依托自然科学规律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到尊重规律与实践创造的辩证统一,这实现了从问题提出到理论建构、再到现实应用的完整教学链条,既激发了学生思维,也有效提升了对哲学原理的理解,符合新高考注重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
四、结语
在新高考评价体系的引导下,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教学正面临深刻的转型,通过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如强化问题导向等,不仅有助于提升课堂实效,更能切实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知识、能力与价值的深度融合,教学实践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紧扣时代发展与现实需求,构建更具开放性、探究性的教学体系,未来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将为思想政治课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助力学生成长为具有正确价值观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 张明雪 . 基于”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路径探究[J]. 中华活页文选 ( 高中版 ), 2023(14):0027-0029.
[2] 宋雅喜 .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 [J]. 亚太教育 ,2021(10):2.
[3] 刘荣宗 . 基于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路径探究 [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 2021(11):1.
作者简介:张富强 1982.7 籍贯:河南林州 性别:男 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