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课堂实践研究
杨桂香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 城南小学
声音是文字的翅膀,朗诵是心灵的歌唱。传统的阅读教学常存在碎片化、被动接受、脱离真实语境等问题。项目式学习以其真实性、驱动性、协作性和成果导向性,为阅读教学改革提供了新路径。
研究表明,项目式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深度理解、批判性思维、信息整合与表达能力的发展,使阅读学习更具意义感和生命力。
一、悦读生趣,身入其境
入情,就要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自悟、自得的。入境,就要在学生精读课文时,注意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所描述的情景,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读,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让学生的情感在情境中生发,在情境中升华。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先出示漓江山水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最美的地方是漓江。漓江到底美在哪儿呢?
生:它的水特别绿,特别清,两边山也特别多。水里有山的倒影,青山绿水, 美丽无比……
师:这么清、这么绿、这么美的水,我们就叫它——碧水。
师:你读得真好,老师好像看到了清澈的漓江。水美,山美,碧水倒映着 的青山就更美啦!谁能把“碧水、秀峰、倒映”这三个词连起来读?
接下来,我让孩子们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男女比赛读、自由练读、配乐齐读
等多种方法进行诵读,孩子们美妙的读书声仿佛把自己带到了桂林,他们深深地陶醉了。
有效的阅读需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感知文章的内容,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这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这节课我正是遵循这种认识规律,用录像、音乐、图片展示桂林山水的美;用生动、恰当的语言,带领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诗情画意的自然美,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上,我适时地引入多种语言练习形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重视感情朗读指导,引导诵读品味,培养语感,在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品读涵韵,细赏文心
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文章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叙事记人,都有录着作者的情感。我们要将备课时体验到的情感融入教学之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文本所表达的情境中。当学生被人物精神所感动,被优美景物所陶醉时,教师就要把握好学生表情达意的良好契机了,让学生“披文入情”,将文章之情和自身之情结合起来,“一吐为快”。
如我在教学《搭石》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个中心句后,指导学生去品读课文,感受“一行人”走搭石时构成什么样的风景。我在激发学生品读文本时,巧妙地将文中的一段话变成琅琅上口的诗句:“每当 / 上工 / 下工,一行人 / 走搭石的时候,动作 / 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抬起脚来,后面的/ 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轻波荡漾,人影绰绰,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然后配上轻柔的音乐,让学生品读感受,感受“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态,感受“前面的 / 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那样“协调有序”,感受“踏踏的声音”“人影绰绰”。学生读着、品着,品出了“一行人走搭石,真美啊”的画面。
紧跟着我又让学生进一步深化美的内涵。在学生诵读入境后,不失时机地点拨:“一行人走搭石走出了画面美、节奏美,那么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呢?读读书上的句子,谈谈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时课堂上轻柔的读书声响起了:“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面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在学生自读感知、老师范读入境、全班齐读渲染等多种方式读的基础上,学生感悟出“在这朴实的语句中,字里行间渗透着家乡人的谦让之美,这种相互谦让、相互敬重的美好品德同样构成了家乡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接着,我乘势升华美的内涵。又进一步点拨:“如果碰到老人和青年人来走搭石,又是什么样的情景呢?”学生再一次读书,我紧紧扣住“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这一句中的“伏”和“当然的事”等重点词引导学生进一步在读书中感悟。
轻轻的音乐响起,和着学生轻轻的朗读,此时的课堂流淌着真情、流淌着感动、流淌着人性美,学生学语文与做人是那么地和谐统一!纵观这堂课的教学,可以说是做到了凭借文本语言来指导学生体会感情,引导学生读出了语言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了景美、情美、乡风更美的内涵。
三、畅读抒怀,意趣翩飞
情与境的关系十分密切,情能移境,境能生情,在入情入境的基础上谈入味就容易多了。所以教学时只有适时地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才能更容易体现出入味。
如教学《翠鸟》时,我首先出示彩色翠鸟图给学生看(学生都说多美的翠鸟啊!)那就在文中找到描写美丽翠鸟外貌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吧。待学生美读了两次后再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只翠鸟的轮廓图,让学生给翠鸟图配色,比一比谁给翠鸟图配的颜色最鲜艳。
师:同学们给翠鸟配的颜色都很鲜艳。翠鸟不仅外表美,而且动作迅速也是一种美,播放《翠鸟的“高台跳水表演”》片断,喜欢吗?(生大声回答:喜欢)。那请带着对翠鸟喜爱的感情自由地朗读课文,并边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翠鸟行动敏捷?为什么?找出描写翠鸟行动敏捷的词语边读边体会。
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1. 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2. 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生:第 1 个句子的第二句话用了“疾飞”,说明翠鸟的动作敏捷。
生:第 2 个句子的第二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翠鸟的动作之快学生通过比较句子,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接着让学生演示翠鸟捕鱼的动作,演出翠鸟“贴着水面疾飞”的敏捷动作。并再次欣赏《翠鸟的“高台跳水表演”》片断,学生的情绪都高涨了起来,我就让男女同学进行赛读,读出翠鸟行动敏捷的语调。
最后,小组合作进行对话练习——与老渔翁对话。
生畅谈对话后的感想或收获:体验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懂得要保护鸟类、保持生态平衡。
学生学习的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我用一幅美丽诱人的图景让学生顿时生好奇心,一段展现翠鸟高台跳水绝技的录像让学生好奇心得到进一步满足,让学生亲身体验翠鸟捕鱼的过程,为阅读增添了兴趣。这节课学生动心去学,动脑去想,动手去做,动情去读,情感自然会“全神贯注”到一个“爱”字上面,从而达到随心阅读、情不自禁、入味地读的境界。
项目式学习为突破传统阅读教学的困境,实现深度阅读和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框架。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项目式学习融入阅读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引导其在真实情境中主动探究、深度理解、协作共创、批判反思,最终实现阅读能力的综合提升和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