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提升高考化学解题能力的高中课堂“问题链”设计与实践探究

作者

谢莹莹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  215300

一、基于高考化学核心考点,构建阶梯式问题链以夯实解题基础

核心考点属于高考考查的基础部分,同时也是学生解题时所依赖的知识根基所在,阶梯式问题链依照“认知从低到高、难度由浅入深”这样的规律,借助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方式,帮助学生从概念理解层面深入到应用实践环节,一步步地扎实解题基础。

以“物质的量”作为示例,该考点在化学计量计算里占据核心地位,学生大多时候因为概念较为抽象,难以做到灵活运用,在设计问题链时,可以从最为基础的概念入手:“物质的量为何会被称作连接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的‘桥梁’呢?它的单位摩尔在定义时,为何要把 0.012kg 碳 -12 中所含有的原子数当作基准呢?”借此引导学生去理解概念的本质。紧接着进入到计算应用环节:“已知有36.5g 氯化氢气体,怎样依据摩尔质量来计算其物质的量呢?要是这部分氯化氢溶解于水形成 1L 溶液,那么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呢?”促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掌握“质量 - 物质的量 - 浓度”之间的转化关系。再结合化学反应:“在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实验当中,要是生成 0.5mol 氢气,消耗锌的质量是多少呢?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又是多少呢?”借助具体的反应情境,把物质的量与化学方程式里的计量关系、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连续不断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从概念记忆提升到综合应用层面,为复杂计算类题目奠定基础。

二、结合典型解题思维路径,设计探究式问题链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有助于推动学生建立化学反应的动态迁移机制 [1]。化学解题有其自身内在逻辑,探究式问题链可引导学生依照典型思维路径展开自主剖析,在分析、推理以及归纳的过程中形成稳定的解题思路,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以“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作为示例,这类题目在解题之时,关键要点在于对碳原子连接方式以及官能团位置展开有序分析,在设计问题链时,可以从简单的烷烃开始着手:“丙烷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然而丁烷却存在两种,那么这两种结构之间的差异究竟体现在何处呢?怎样依据碳链骨架的不同来进行区分呢?”凭借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碳链异构的本质所在。紧接着深入到官能团位置异构:“1- 丁烯和2- 丁烯的结构存在怎样的差异呢?怎样凭借分析双键在碳链中的位置来判定它们属于不同的同分异构体呢?”以此引导学生关注官能团位置对结构所产生的影响,随后再拓展至多官能团化合物:“分子式为 C3H6O 的有机物可能会有哪些结构呢?怎样从官能团的种类,像醛基、酮基、羟基等方面入手,逐个进行列举并且排除不可能的结构呢?”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之下,会逐渐形成“先确定碳链骨架,接着再分析官能团种类与位置”这样的思维路径,当面对更为复杂的同分异构体题目时,可按照逻辑顺序有序地进行推导,避免出现遗漏或者重复的情况。

三、针对高考高频易错点,创设变式问题链以提升灵活解题与纠错能力

高考里面的那些高频易错点,大多时候是学生对于知识理解存在模糊的区域或者思维方面的盲区,变式问题链借助改变问题所处的情境、条件或者设问的角度,促使学生在不一样的场景当中去辨析易错点,以此提升灵活解题以及纠错的能力。

化学平衡是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其理论深度和高度抽象性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显著挑战 [2]。“平衡状态的判断”属于高频且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学生大多时候会把“各物质浓度不变”和“浓度相等”相互混淆,或者将“正逆反应速率成比例”错误判断成“速率数值相等”,在设计问题链的时候,首先从简单反应入手:“对于可逆反应 2S02+022S03 ,在反应过程当中,SO2 的浓度从初始状态开始逐渐减小,最终保持稳定不变,这样的一种现象能不能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呢?要是这个时候 SO2 和 SO3 的浓度相等,可不可以将其作为平衡的标志呢?”以此来帮助学生明确“浓度不变”才是平衡的本质特性,而“浓度相等”仅仅是一种偶然出现的情况。紧接着改变反应的类型:“对于反应 H2+I22HI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要是容器内的压强不再改变,能不可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呢?原因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去关注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的变化对于平衡判断所产生的影响,然后再结合图像进行变式:“某反应的浓度 - 时间图像里面,t1 时刻之后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但是在 t2 时刻突然加入了催化剂,图像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呢?这个时候平衡是否会发生移动呢?”依靠这样的变式,学生可在不同的情境当中反复去辨析容易出错的知识点,逐步形成清晰明确的判断标准,当在高考中遇到类似问题时,可快速且准确地做出判断。

结束语:围绕核心考点设计阶梯式问题链、结合解题思维路径设计探究式问题链、针对高频易错点创设变式问题链,这样做可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基础、塑造逻辑思维、突破易错瓶颈,提升高考化学解题能力。于教学实践过程里,教师要依据苏教版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状况,持续优化问题链的针对性与连贯性,使得问题链切实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剖析、提升解题能力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 俞灵明 .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J]. 求知导刊 ,2025,(16):89-91.

[2] 苏秋苹, 王世存. 基于问题链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以“化学平衡”为例 [J]. 中学化学 ,2025,(0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