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化教学在初中物理“电学”概念理解中的设计与效果分析
王诚旭
梁山县梁山街道第一中学 272600
“电学”作为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因其抽象性,常使学生理解困难,情境化教学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增强知识的关联性,有助于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文章分析其在“电学”概念理解中的设计,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
一、初中物理情境化教学的概述
初中物理情境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贴近现实生活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理概念,这种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局限,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增强知识的可理解性,情境化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帮助其建构知识体系,提升物理素养,尤其在“力学”“电学”等较为抽象的知识模块中,情境化教学能有效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学生的概念理解,成为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情境化教学在初中物理“电学”概念理解中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初中物理“电学”概念理解中实施情境化教学,应遵循贴近生活、符合认知、目标明确的基本原则,情境设计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电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作为切入点,如灯泡发光、电路连接等,使学生自然过渡到物理知识的学习,增强知识的现实感,同时,要考虑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设置难度适中的情境任务,避免情境过于复杂,确保学生能在理解中逐步掌握抽象的电学概念,如电流、电压等。情境化教学还应坚持科学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确保教学情境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准确、规范,符合物理学科的基本要求,同时,应在情境中融入探究元素,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推理等方式进行自主建构,从而在真实任务中深化理解,例如,在讲授“串并联电路”时,可设计家庭照明电路的模拟情境,让学生尝试搭建不同电路结构,引发他们对实际电路工作原理的思考,通过这样的情境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核心知识,还能提升其分析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1]。
三、情境化教学在初中物理“电学”概念理解中的效果分析
(一)提升学习兴趣
情境化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初中物理“电学”内容的学习兴趣,这是因为该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中枯燥、抽象的知识灌输方式,通过创设贴近生活、富有趣味性的真实情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的学习主动建构过程,而情境化教学提供了一个具身体验的平台,使学生感知电学现象,将抽象的电流、电压等概念具体化,从而降低理解难度,增强学习动机,同时,情境化教学的开放性也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进而激发持续性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电学这类逻辑性强、实验性丰富的内容,情境的介入能够赋予知识更多现实意义,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提升课堂吸引力 [2]。以“串并联电路”的教学为例,教师设计了一个模拟家庭照明系统的情境,引导学生解决“为什么一个房间灯泡坏了,其他房间的灯还亮着?”这一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课堂伊始,教师播放了家庭用电的视频片段,提出上述问题,并组织学生分组探讨与假设,接着,学生动手搭建串联与并联电路模型,通过实验比较两者在电流路径的差异,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不仅积极参与实验,还主动查阅资料、讨论交流,逐步构建起对串并联电路概念的理解,这种通过实际生活情境激发的问题导向学习,使学生将“电路连接方式”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认知,在动手实践体验到物理学习的乐趣,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也让教学效果更加深入。
(二)强化概念理解
情境化教学可以强化学生概念理解具有显著效果,电学知识抽象、逻辑性强,学生往往难以凭空理解电流、电压等核心概念的本质,情境化教学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在熟悉的背景中接触、感知、应用电学知识,有助于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根据认知心理学观点,知识的建构需要依托已有经验,情境则为学生提供了经验迁移的桥梁,情境化教学不仅促使学生在具体问题中分析现象、思考原理,还能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其从实践中归纳概念、验证规律,这种“做中学”“用中悟”的方式,有效弥合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清晰,避免机械记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内化。在讲授“电压”概念时,教师创设了一个“手机充电”情境,提出问题:“为什么使用不同充电器,充电速度会有差异?”,这一生活化的情境引发了学生的好奇与讨论,在引导学生讨论充电器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后,教师进一步提供了多个电源和灯泡组合,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在不同电压下灯泡亮度的变化。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直观感受到电压对电流和器件工作状态的影响,并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出“电压越大,电流越大,器件工作越明显”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明晰了电压的定义,还理解了其与电流的关系,借助真实情境与实验验证,学生对“电压”这一核心概念形成了具象认知,增强了概念掌握的准确性,这种从现实问题出发、通过操作与思考实现知识建构的教学设计,显著强化了学生对电学概念的理解能力。
四、结语
情境化教学作为初中物理“电学”概念教学中的有效手段,不仅优化了教学方式,更促进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深入理解,通过创设贴近生活、富有探究性的情境,学生能够在具体问题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提升学习兴趣,突破传统教学中理解难、记忆难的瓶颈,特别是在电学教学中,情境的介入增强了概念的可视化,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电流、电压、电路等核心内容,未来,情境化教学应继续在实践中深化,为物理教育注入更多活力。
参考文献:
[1] 黄琴 . 基于实验探究法的初中物理电学教学效果分析 [J]. 科研成果与传播 , 2024(5):045-048.
[2] 朱伟贞.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探究[J]. 数理天地 :初中版 , 2023(14):87-89.
作者简介模板:王诚旭 1977、2籍贯: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 性别 :男最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沪科版)六三制位:梁山县梁山街道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