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以美育人:小学美术课堂德育渗透的实践策略探究

作者

徐锋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青山小学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重任。同时,将德育渗透于美术课堂,实现以美育人,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小学美术课堂德育渗透的教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实践策略,旨在为小学美术教师提供有价值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德育渗透;以美育人;实践策略

引言

小学美术教育是美育的关键一环,其不只是绘画技巧的传授,更是培育学生审美、塑造心灵的重要阵地。将德育巧妙渗透于美术课堂,借艺术之美滋养品德,借品德之力深化艺术理解,实现以美育人,对促进学生的身心成长、健全人格塑造意义重大,也为小学美术教育革新开辟了新路径,符合素质教育落实的新要求。

一、优化教学目标,融合德育理念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导航灯,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明确方向,也让学生在每一次美术课堂学习中,都能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获得品德的滋养,避免美术教学与德育的脱节,真正做到以美育人。教师应该将德育与美术技能目标有机融合,依据学生的认知差异进行分层设定,助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塑造品德,实现知识与品德的协同发展。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最爱中国红》教学时,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为“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红色,用红色完成简单手工作品,培养对色彩的感知运用,同时让学生了解红色在中国传统习俗中的美好寓意,激发民族自豪感与文化热爱”。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收集传统节日中红色元素的图片、视频,如春节的红包、婚礼的红喜字等,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讲解,引导学生讨论红色在这些场景中的含义,创作时鼓励学生融入对红色寓意的理解,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文化魅力。在创作环节,引导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对红色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知。

二、深挖教学内容,挖掘德育素材

美术教材是德育素材宝库,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深层内涵,结合生活实际拓展内容,让抽象的德育变得生动可感,将艺术学习与品德培养紧密相连,使学生在艺术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品德教育,让德育在美术课堂开花结果,实现教育的育人本质。

例如,在二年级《童年》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童年难忘瞬间,分享童年故事,像家人陪伴、朋友互助等,挖掘其中情感价值,并以绘画的形式呈现。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自身作用进行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把个人情感融入画面。在此基础上,给与学生正向的评价,详细点评每一幅作品中情感表达的闪光点,针对学生作品中体现的亲情、友情,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用心感受和珍惜这些美好情感,培养积极生活态度。比如,当有学生分享自己和小伙伴一起克服困难完成手工的故事时,教师不仅要肯定这个故事的趣味性,还应该引导大家思考团队合作和互相帮助的重要性,从而将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三、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德育实效

为了更好的点燃学生的参与兴趣,提升课堂活力,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沉浸式体验艺术,开展项目式学习培养合作能力,借助现代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美术技能的同时,还能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良好的塑造,让德育在充满趣味的课堂中深入人心,全方位强化德育效果。

例如,在教授四年级上册《在快乐的节日里》,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在课前布置教室,挂彩色气球、彩带,播放音乐营造出特定的节日氛围。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各地节日庆典视频,让学生分组讨论节日特色,合作绘制节日场景画。教师要参与到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节日蕴含的深层次意义。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学会适时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为什么大家在节日里会这么开心?”“节日里和家人朋友一起做的哪件事让你最难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节日背后的情感内涵。当小组在绘画创作遇到分歧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共同协商解决问题,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能力。

四、完善教学评价,强化德育导向

科学评价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准确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能从品德层面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实现知识、技能与品德的全方位成长。对此,教师应该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美术学习中的品德表现,树立榜样力量,引导学生重视品德修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以六年级下册《精彩的戏曲》教学评价为例,教师可以从绘画技巧、色彩运用等美术角度评价,注重学生对戏曲文化内涵的展现。对于深入理解戏曲角色性格、价值观并融入作品的学生,肯定学生对文化的传承。对创新表现戏曲的学生,比如能够用漫画风格画戏曲的,应鼓励其创新精神,强化德育导向。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品的优点,尊重不同的创作思路。对于评价中表现出客观友善态度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正确的审美态度,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工具。

结束语

将德育渗透小学美术课堂赋予了艺术教育更深远的意义,学生们在色彩、线条与造型中感知美,更在教师的悉心引导下领悟德。教师应该加以重视,不断探索创新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让美术课堂的德育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兼具艺术修养与高尚品德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林娜.与德同行以美育人——浅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诗意教育专家指导会论文集.图布信苏木中心校;,2022:4.

[2]沈雯熠.与德同行以美育人——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德育的渗透[J].新课程,2022,(18):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