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学遇上绘画
苏莲珍
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浙江 慈溪 315311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丰富的,但它具有内隐性。我们要如何看见学生的思维过程呢?在双减背景下,运用数学绘画来帮助学生数学学习,促进理解,提升数学基本素养,将会是一种非常有趣且有意义的实践。
一、数学绘画的意义解读
小学阶段的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数学绘画就是借以数学知识为基础,绘以画面为载体的学习表现方式。数学绘画将观察、研究、发现的数学表达出来,架构了儿童数学与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让学生能形象表达的方式实现用数学的眼睛看、数学的思维想、数学的语言说三方面的提升。
数学绘画要把握3 个基础原则:
1. 保持趣味性
数学绘画指的是用图画和文字来讲述一个数学故事的表现形式。绘画是孩子自由天性的释放,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即使绘画表现力不同,但折射出的都是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借助绘画来学习、理解和深化数学知识,绘画作品加上简明的文字就把一个数学故事有趣地展示出来。
2. 突出学科性
数学绘画与其他绘画作品有一个明显不同的特征:数学味。数学味是数学绘画最核心、最关键、最本质的特质。数学绘画里绘画只是学习数学的一个辅助方式,当剥去绘画这层外衣后,就可以看到数学的本真。所以,数学绘画的数学味不能少。
3. 发挥实用性
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们的数学绘画就是可以从生活中取材。以生活背景为素材的话,更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乐于思考,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劲头就足了。
二、数学绘画的功能定位
1. 孕核心素养
史教授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教学》一文中提到了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三个维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睛看,用数学的思维想,用数学的语言说。小学低段孩子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期。数学绘画可以极大地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为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2. 促深度学习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 就是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去创造、去获取数学知识 , 而不是生吞活剥的将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知识的形成和内化,离不开学生自身的思考和探索。从某种角度来讲,数学绘画就是学生思维深加工的过程。它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完整呈现孩子的思维过程。
3. 联学科整合
数学绘画有效地整合了数学和美术两门学科,不仅要突出数学味,也要体现美术味。在进行数学绘画创作地过程中,学生把数学概念情景化,问题情景化,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热情,引发学生的思考。丰富的想象力和童趣化的语言让数学变得“接地气”。
三、数学绘画的实践研究
. 悦荐数学绘本,拓宽学生的视野
俞特说过,学生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能力和定量刻画能力不是一夕之间就能培养的,而是在许多课时中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发展起来的。小学数学的起始阶段具有可塑性,启蒙阶段很重要。在阅读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学科特征,我们为孩子们罗列了适合他们阅读的绘本书目。开设了数学绘本角、网上公众号等多种方式,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便利。通过“最美朗读者”等方式,给孩子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设计阅读单、阅读小书卡,将“读”变得厚实。
2. 悦创数学绘画,成为学习的主体
我们要从主题选择、故事情节、画面构图上辅以指导和帮助。(1)主题的选择在精而不在多。一开始我们从课时中的计算和图形入手,比如二上表内乘法计算,孩子们创作了《国庆阅兵》《菜园之旅》《小猪请客》等不同表征的数学连环画。又比如三上长度单位,创作出《有趣的尺子》《到底有多远》《买衣服》等数学绘画作品。(2)故事情节要靠打磨,可以引导孩子将我们遇到的一个个数学问题进行艺术加工,编绘成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3)数学绘画不仅要有吸引人的故事,也要有美丽的图画。那么怎么样的图画才美丽呢?儿童绘画具有随意性,所以要引导孩子有意识地注意布局,版面清楚干净。
3. 悦评数学绘画,提高活动的成效
数学绘画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采用以主题式的内容,自主选择作品展示方法。(1)数学绘画角。在教室里开辟一个数学角,定期征集作品,让班里的孩子互相学习、观摩。(2)流动数学绘画展。把优秀的作品在东、西两个校区定时定点展出,让同年段孩子互相交流。(3)发布公众号。可以自荐或者他荐,把作品投稿到“龙小数学绘本馆”,用图片、声音、影像分享给更多的孩子。以灵活多样的展评方式,更好地激发作者的成就感,从而更投入地加入数学学习中。
数学绘画对孩子的影响要从长线着眼,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挖掘,画出数学思维的过程,对大部分的孩子发展数学思维有着积极意义,在今后的研究实践中,要继续挖深挖细。
参考文献:
[1] 刘 海 兰 . 数 学 四 格 漫 画 的“ 儿 童 化 ” 研 究 路 径 [J]. 辽 宁 教育 ,2014,(1):69-70.
[2] 郝玲,张荣荣 . 当数学与漫画相遇 [J]. 淄博师专学报 ,2018,(2):9-11.
[3] 陈燕虹 . 让儿童通过创作数学绘本经历数学化过程 [J]. 小学数学教师 ,2016,(6):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