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普通高中听力教学实践:难点剖析与策略构建
尹惠
白城市教育学院
引言:
新课程标准将“听力理解”纳入“语言技能”与“文化意识”的双重维度,要求教师突破“播放 - 答题 - 对答案”的机械训练模式。然而,实际调研显示,73.6% 的学生认为听力课堂“与真实交际脱节”,这亟需重构教学设计逻辑。
一、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现存难点
(一)音频输入真实性不足
部分英语教材的听力音频存在语速标准化且单一化的问题。例如,一些语境中,听力音频的发音刻意回避连读和弱读现象,导致学生难以适应真实语境,无法感受英语交流的真实性。
(二)学生认知负荷失衡
受传统课堂影响,多数学生在缺乏背景信息的情况下直接完成“听 - 记 -答”任务,导致听力过程中过度解读内容。这对低水平学生打击极大,易使其产生听力恐惧。
(三)评价维度过度窄化
目前英语听力考察主要聚焦音频信息的捕捉,忽视对说话者态度和隐含意图的考察,导致学生无法充分理解音频背后的意义,与新课程标准要求脱节。
二、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以读促听:构建“图式- 语篇”协同机制
阅读前,教师应选取与听力内容主题一致的阅读材料,利用“概念图”帮助学生记忆相关词汇,使其更直观地代入听力情境。阅读中,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介词或连词(如 however 和 in essence),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阅读后,组织学生围绕阅读文本与听力文本的差异展开讨论,并开展趣味性辩论活动。
以人教版必修二 Unit 2 “Wildlife Protection”为例,教师可让学生先阅读 WWF 报告,再进行肯尼亚野生动物管理员访谈的听力练习。学生能借此精准捕捉“community-based conservation”等关键信息,增强听力能力。
(二)以写辅听:发展“听记重构”微技能
教师可将听力材料转化为写作任务,帮助学生深化对听力内容的记忆。例如,让学生先听一篇简单的英语新闻报告,用“Cornell 笔记法”记录重点内容,再根据笔记撰写 150 词左右的短文,要求适当引用新闻中的数据。最后,组织学生互评,并重新收听新闻报告,验证所写文章的准确性,强化“听 - 写”协同学习。
(三)以看拓听:依托多模态输入突破文化壁垒
教师可让学生观看 TED-Ed 动画《The Language Hoax》,在表演者做出特殊手势时暂停视频,引导学生分析动作含义,将非语言信息转化为听力线索。还可让学生对比中美记者招待会的新闻视频,观察发言人的语调(如美式发音中语调升高可能暗示未言明的反对),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听力内容。此外,利用English With Animation 平台,对影视片段进行“音轨剥离 - 字幕遮蔽 - 分步揭示”训练,可培养学生语感,提升听力能力。
(四)以练固听:建立三维动态评价体系
教师可设计分层任务,分为基础层、进阶层和拓展层。基础层任务为教学生使用“影子跟读法”模仿发音者语调,感受听力内容的意义;进阶层任务为引导学生完成“信息差”听力活动(如根据对话细节推测两人接下来的行动);拓展层任务为整合多方面听力材料,模拟真实新闻报道环节,引导学生撰写相应英语作文。
教师可借助网络平台生成听力文本的语音可视化图谱,让学生根据声波变化纠正弱读错误;采用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其听力能力发展,综合自身评价与同伴评价考察听力情况,为后续教学策略提供方向。
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的听力教学需从“技能训练”转向“素养发展”。通过构建四维策略,教师可实现:从“文本复制”到“意义建构”(读听协同);从“被动接受”到“批判重构”(写听整合);从“单模态输入”到“跨文化解码”(视听融合);从“结果评分”到“过程增值”(评价转型)。未来可探索 AI 生成式技术在个性化听力训练中的应用潜力,让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更轻量化,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瑜 . 新高考视角下的高中英语学生听力素养提升研究 [J]. 校园英语 ,2025,(08):63-65.
[2] 杜浩浩 .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J]. 智力 ,2023,(33):147-150.
[3] 张远远 .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 [J]. 英语教师 ,2023,23(06):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