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真”陶艺,“真”儿童

作者

宣小晴

中山市三乡三鑫幼儿园

前言:幼儿教育的本源是“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已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然而,在当前阶段幼儿园开展陶艺游戏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过分干预和主导的问题仍然存在,例如在游戏中过度控制游戏进程、主导陶艺制作的主题、过于关注陶艺作品的制作质量和评价而忽视幼儿的自主性等,导致幼儿失去自主探索和尝试的机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想要真正提高陶艺游戏的活动质量,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只有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师的专业、适时的引导下放手创作,我们才能看到幼儿作为“有能力的、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

一、问题圆桌探需求,捕捉陶艺区不火的原因

《指南》中多次强调的:“教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谈话氛围,让孩子有话敢说,通过多方的信息交流,让幼儿有话会说,合理表达自己的需求。”因此,为了探明“幼儿为什么在区域活动时鲜少有幼儿会主动选择陶艺游戏”这一问题,老师和孩子围坐在一起,展开了一次关于“陶艺游戏怎么了?”为主题的问题圆桌会。在讨论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幼儿会被引导去思考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 情景再现]

教师:“小朋友们,在大家自主游戏时老师发现,别的区域都非常的‘火爆’,但是陶艺区相比之下就冷清很多,是因为大家不喜欢陶艺游戏吗,那我们要不要把陶艺游戏换成其他可以游戏的区域呢?”

幼儿1 :“不要,老师我很喜欢陶艺游戏。”

幼儿 2 :“我也不同意,老师我也很喜欢做各种各样的陶艺作品,每次都非常有成就感。”

教师:“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陶艺游戏,为什么在区域活动时大家都不愿意选择陶艺区呢?”

幼儿3 :“我觉得现在陶艺区展示的作品都好难,我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幼儿4 :“我还觉得陶艺区有点小,人一多就很挤,没办法好好玩。”

幼儿5 :“我觉得陶艺区太单调了,都是黄颜色,没有其他区域漂亮。”

幼儿6 :“陶艺区只能捏泥人、做陶艺,要是也能玩角色扮演就好了。”

当孩子们讨论到高潮时,我给孩子们分发了画纸和画笔,让孩子们在纸上表征自己的改造方案。

孩子们在游戏时鲜少到陶艺区持续开展游戏是因为孩子们不喜欢陶艺游戏吗?答案是否定的。让生活区重新“活”起来,单靠老师一个人的努力可以完成吗?答案亦是否定的。最终,孩子们用笔和纸表征自己的创意和设想,经过讨论一致决定在现有的陶艺区内开辟一隅作为陶艺博物馆,将陶艺游戏与角色扮演游戏相结合。

二、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深入探究

游戏环境是幼儿日常活动的主要空间,也是幼儿学习思考的空间。在这空间背后存在的理念及意义会对儿童行为举止、身心健康以及思考方式有直接影响。基于此,在对现有的陶艺区环境进行改造时,要以儿童本位理念为基础,充分尊重幼儿想法、给予幼儿精神支持,将区域游戏环境的积极作用最大化发挥。其次,如果说区域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游戏材料也要随着环境的改变、幼儿经验的积累、能力的发展、兴趣的转变及时进行调整。

[ 情境再现]

幼儿 3 :“我们可以把这些小柜子都搬走,这里放一个更大的架子和展台作为博物馆,把做的陶艺作品都放在这里展览。”

幼儿 2 :“这里还可以放一个投票板,游客看完展览可以投票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幼儿 4 :“现在的环境就跟泥巴的颜色一样,一点都不好看,我们可以把美工区的作品摆在窗台上当装饰。”

幼儿 5 :“老师,我们现在的模具太少了,都玩够了,可以增加别的形状的吗?”

讨论完怎么改造以后,孩子们分成四个小队伍,分别投入到陶艺区大改造工作中。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利用现有的美工作品进行装饰,还会根据教师提供的博物馆的图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创作。

三、放手游戏、发现儿童,为幼儿留出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

美国著名幼儿教育专家杜威强调:“幼儿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教师一切教学手段应紧紧围绕的‘中心’,教育必须要尊重幼儿的本能、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要《纲要》《指南》等为依据,做幼儿的教师支持、合作和指导者,在关注幼儿情绪体验的同时注重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的同时善于细心观察,积极的投入到自主游戏中,做孩子们活动的关注者、支持者、引导者,能够“管住嘴”、“放开手”,保证陶艺活动没有限制幼儿探索的约束,让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大胆想象、少一些畏惧,让每个幼儿都能通过体验陶艺中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3]。

陶艺区改造之前,园所的常规陶艺活动一直都是按照教师示范——幼儿模仿——教师指导、辅助的形式开展,陶艺的主题也都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导致幼儿在游戏中缺乏自主性以及自主创造的积极性。

[ 情境再现]

幼儿1 :“博物馆的陶艺作品太多了,新做的都要摆不下了,怎么办呀?”

幼儿 2 :“那我们可以进行拍卖呀,电视上不是经常会有人拍卖艺术作品吗?”

幼儿 3 :“那不如我们跟老师商量一下开一个集市,可以买卖这些陶艺作品。”

幼儿4 :“那我们今天可以做更多的小摆件拿到集市上去卖!”

在得到教师的同意后,孩子们凑在一起商量每个作品的定价,还制作了邀请函邀请园里的老师、其他班级的幼儿参加陶艺集市。

四、巧用活动分享,升华幼儿的游戏体验

活动后的分享环节是将游戏推向深入、引导幼儿深度学习的重要一环。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回顾游戏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发生碰撞,他们将游戏画成故事,讲述出来,表述与表征的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为下一次的游戏奠定了基础。孩子们通过绘画的方式记录游戏中的精彩时刻,久而久之,就可以形成一本孩子个性的游戏故事书,可以让同伴和弟弟妹妹,家人一起感受他游戏的快乐也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

结束语:综上所述,要让幼儿在陶艺活动中发展“真能力”,就必须让陶艺活动成为“真游戏”。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对陶艺活动进行调整。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幼儿参与改造的全过程,激发幼儿进行陶艺活动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顾文华 . 体验与创造——幼儿园陶艺活动的探索 [J]. 当代教研论丛 ,2019(7):1.

[2] 李莹 . 感知·体验·创造——在陶艺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J]. 儿童绘本 , 2020(11):52-53.

[3] 王蕊 . 以《功夫小人》为例谈陶艺主题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探究 [J]. 中外企业家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