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环境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钱新文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将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在高校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混合式教学不仅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果,还为课程思政的融入提供了新的契机。课程思政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对于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土木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优势
(一)拓展教学时空,丰富思政资源
混合式教学借助互联网平台,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上传丰富多样的思政资源,如土木工程领域的杰出人物事迹、重大工程项目的社会意义等。这些资源以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呈现,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播放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工程师们克服重重困难、勇于创新的故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土木工程人的责任与担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促进个性化学习,满足多元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学习风格和需求,混合式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推送个性化的思政内容。对于对工程伦理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提供相关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对于关注行业发展趋势的学生,则可以分享土木工程在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等方面的理念和实践。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思政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三)增强师生互动,促进思政交流
混合式教学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在在线教学平台上,师生可以通过讨论区、留言板等方式进行实时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困惑进行解答和引导。例如,在讨论土木工程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材料选择对工程质量、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进行交流和合作,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思政教育环境。
三、混合式教学环境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路径
(一)课程设计: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
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中,要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使思政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深入挖掘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如工程伦理、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社会责任等,并将其融入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例如,在讲解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时,不仅要传授学生结构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还要引导学生思考结构设计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要结合土木工程领域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工程师在面对复杂工程问题时的决策过程和道德考量,提高学生的工程伦理素养。
(二)教学资源整合:构建多元化思政资源库
教学资源是课程思政的重要支撑,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下,要构建多元化的思政资源库。除了传统的教材、课件等资源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收集和整理土木工程领域的思政素材,如优秀工程案例、行业专家讲座、学术前沿动态等。同时,要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思政资源的建设和分享,形成开放、共享的思政资源库。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土木工程领域的思政调研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社会需求,并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思政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教学过程实施:线上线下协同推进思政教育
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实施要注重线上线下的协同推进。线上教学可以通过在线视频、在线测试、在线讨论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交流平台。教师可以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发布思政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例如,教师可以布置关于土木工程历史文化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土木工程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并在讨论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线下教学则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践、小组项目等方式,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工程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土木工程的实际工作过程,感受工程师的工作环境和责任担当。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思政理念,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评价体系创新:全面评价学生的思政素养
评价体系是课程思政的重要保障,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下,要创新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思政素养。传统的评价体系主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忽视了对学生思政素养的评价。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下,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思政表现纳入到课程考核中。评价方式可以包括在线测试、课堂表现、小组作业、实践报告、思政日志等。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了解学生对思政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作业和实践报告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思政日志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观变化。同时,要建立学生思政素养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思政表现和成长轨迹,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依据。
四、结论
混合式教学环境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将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拓展教学时空,丰富思政资源,促进个性化学习,增强师生互动,能够有效提高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家国情怀。在构建混合式教学环境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时,要注重课程设计、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过程实施和评价体系创新等方面的工作,确保思政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未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课程思政理念的深入推广,混合式教学环境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土木工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梁炯丰 , 严幸钰 , 程丽红 , 等 . 混合式教学环境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J]. 高等建筑教育 ,2024,33(06):170-177.
[2] 崔玉龙 , 宋曼雅 .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2,24(04):100-104.
注: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SJSZ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