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教育视角下的边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莫淑怡
德宏师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 德宏 678400
引言
国务院于 2017 年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文件中明确指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 [1],同时规划了我国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方向,强调了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希望培养基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我国成为创新型世界科技强国。
随着人工智能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的国家战略部署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正深刻改变着基础教育生态。2024 年底,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2],明确到 2030 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实施“常态化教学与评价”。并提出了分学段实施的要求:小学低年级侧重感知和体验,高年级和初中侧重理解和应用,高中阶段则强调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
边疆基础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和区域安全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地区地处中国西南边陲,除东部外,西、北、南三面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503.8 公里,占中缅国境线的22.8%, 少数民族众多, 在落实这些国家要求时面临特殊挑战。
1. 地区信息技术课程调研情况
为了对地区的信息技术课程开展情况进行了解,2024 年 12 月间作者对地区的 21 所中小学进行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涉及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课程资源适配性情况进行了问卷调研 , 涉及调查学校如表 1 所示,问卷涉及的主要问题及调查结果如表2 至表5 所示
表1 涉及调研学校及机房建设情况

表2 学校所处地区和是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表3 学校机房建设管理情况

表4 师资队伍情况

表 5 教材情况


从调查结果中不难发现,21 所学校中有 2 所学校没有配备机房;8 所乡村学校中有 5 所未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超过 20% 以上的学校机房不能满足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需求;年轻教师占比不足 50%,还有 14.29% 的不具备足够专业知识的专科学历教师;在教材使用上,教学内容难和教材不匹配的情况超过 30%。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上面的调研结果可知,边疆在落实国家政策对人工智能教育的要求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设备与实践操作环境不足,难以满足项目式教学要求。
人工智能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相应的硬件设备和实践环境支持。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边疆地区学校存在计算机设备陈旧、网络运行不稳定等问题,难以满足人工智能教育对高性能计算设备和稳定网络环境的需求。(2)人工智能教育师资力量专业化不足,远未达到教师素养要求。
与省大部的地区一样现有信息技术教师缺乏系统人工智能专业知识,甚至部分教师是由其他学科转岗而来,由于缺少专业人才,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也就难以实施 [3]。专业教师匮乏已成为制约边疆地区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最大瓶颈。(3)课程体系建设与教材资源适配性不足。
国家要求构建系统化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但现有教材多由发达地区专家编写,与边疆地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存在较大差距。此外,教材内容更新缓慢,难以反映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发展。
(4)落实国家城乡统筹要求有不足。
由于边疆中小学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与内地有一定差距,很难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同时教学设施不足。特别是边疆乡村学校的问题尤为凸显,导致地区本身就存在着师资和教学条件上显著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与国家“做好城乡统筹”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3. 基于国家要求的建议措施
首先可以在政府的牵头下建立“人工智能教育教师培训体系”和“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4],从教师意识理念、知识技能、实践应用、专业发展、社会责任等五个方面对新入职和在职教师进行培训,可以通过“线上 + 线下”混合式培训模式与发达地区进行合作学习和经验交流。同时,在专业发展上与本地高校相关专业合作,构建专业技术知识学习的平台,进行本地教师的教育培养。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资源配置。
边疆地区应加大对人工智能教育的投入,特别是要保障农村边远学校的基本教学条件,配备基础性设备如计算机、网络设备等,真正落实“城乡统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升级优化现有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可以加强校际资源共享,建立区域性的“教学资源中心”。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性价比高、易于维护的“人工智能实验室”。
(3) 建设合适的课程教学资源
边疆人工智能课程应该制定符合边疆地区实际的教学质量标准,明确各学段预期学习成果。教学内容可以合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并结合本地生活场景设计案例和项目,增强学习的关联性和实用性,既能及时反映技术发展“与时俱进”,又不脱离学生认知水平,开发出合适的教学资源。
(4) 促进城乡协同与区域合作
应积极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活动”,可以建立“校际协作网络”,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师的经验交流,利用 " 网络平台实现城乡学校人工智能教育相关课程互联互通”,组织区域性教师的“教学流动”和研修活动,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促进教育的公平性。
以上的相关措施都需要国家和省级层面加大对边疆地区人工智能教育的专项支持力度,在经费投入、师资培训、设备配备等方面给予倾斜,并建立发达地区与边疆地区的对口支援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同时也期望发达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针对边疆地区特点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相关研究。
4. 小结
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社会各行各业,掌握其相关知识和技能将成为未来公民的基本素养。教育公平视角下,推进边疆地区人工智能教育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如果边疆地区学生无法获得与发达地区同等质量的人工智能教育,将进一步加剧已有的教育不平等,限制这些地区的发展机会。因此,落实国家对人工智能教育的要求,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战略举措。只有通过多方协作、系统推进,积极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才能让边疆地区的孩子成为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服务边疆建设、促进民族团结的生力军。
4.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EB/OL]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216427.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教育部部署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412/t20241202_1165500.html
[3] 郭丽娜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J]. 软件导刊,2019(9):17-19.
[4] 张雪凌,龙宝新 , 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机遇、挑战与路径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5 (8):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