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 理念的工科教师听评课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黎静雯
东莞理工学校
一、引言
在工程教育认证稳步推进的背景下,工科教育质量备受瞩目。教师作为教学的关键力量,其教学素养对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听评课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活动,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意义重大。但传统听评课活动存在形式化、缺乏针对性与有效性等弊端,难以满足工科教师专业成长及教学质量提升的需求。
将 OBE 理念引入工科教师听评课素养提升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教师教育评价领域的理论体系。OBE 理念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为听评课活动带来新视角与理论依据,有助于加深对工科教师听评课本质和规律的理解。在实践方面,基于 OBE 理念探索工科教师听评课素养提升路径,能为高校和教师提供可行建议。这有助于工科教师明确听评课目标与重点,优化听评课行为,提高活动质量与效果,全面提升教学能力,推动工科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工科人才提供保障。
二、OBE 理念概述
1.OBE 理念的内涵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聚焦于学生学习成果的教育观念。它倡导教师先明晰学生在学习进程中需达成的预期成果,再据此精心编排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方法,并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在这一理念里,学生的学习成果绝非仅仅局限于知识的死记硬背与浅层理解,而是涵盖了技能的娴熟运用、正确态度的养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全方位综合素养提升。
2.OBE 理念的特点
OBE 理念独具目标明确性,其强调以清晰、具体且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为靶向,这些成果与学生的未来走向和职业诉求紧密相连,让教学 从预期学习成果倒推,依循成果要求雕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并 般围绕成果汇聚,构筑起有机协同的整体。同时,OBE 理念还彰显持续改进性, 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与反馈,借由定期搜集、剖析学习数据,敏锐捕捉教学进程中的问题,进而依据反馈灵活调适教学内容、方法与评价方式,持之以恒地提升教学质量,坚实保障学生达成预期学习成果。
三、工科教师听评课现状分析
通过对东莞市 11 所职业院校听评 表及听评课活动现状的系统分析,笔者发现当前职业院校课堂评价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通过对 11 所院校听评课记录表的深入分析,包括评价维度分布、评价指标权重、信息化教学评价等方面,研究发现职业院校缺乏统一的课堂评价体系,这直接影响了评价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在对各校听评课记录表的深入分析时,我们发现了一些显著特点与差异。首先,评价体系呈现出明显的趋同性,各校在核心维度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效果上高度一致,且权重分配也颇为相近。
表1 评价维度分布分析

表2 评价指标权重分布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所有学校均重视多媒体使用的评价,其中 81.8% 的学校在评课表中明确设置了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显示出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度不断提升。
表3 信息化教学评价情况

思政教育在职业院校评价体系中已得到普遍重视,体现了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81.8% 的院校(9 所)明确将德育目标纳入评价体系,63.6%(7 所)专门提及课程思政元素融入,45.5%(5 所)强调工匠精神或劳动教育。
表4 思政元素融入情况


此外,各校评价标准的细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校评价指标详尽,多达 30 余项,而有些学校则相对简略,仅有 10 项左右,这反映出不同学校在教学评价上的精细化程度不一。尽管如此,学生中心理念却得到了广泛普及,90.9% 的学校在评价标准中明确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彰显了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评价中的深入渗透。
在深入调研听评课活动的现状后,笔者发现各院校普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听评课活动的实效性,还对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构成了障碍。具体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听评课目标模糊不清,部分工科教师将其视为例行公事,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评价标准,学行为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体验,导致听评课难以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听评课内容片面狭隘,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倾向,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操作、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对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和教学方法多样性的考量,使得听评课难以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听评课方式单一僵化,主要依赖现场听课和课后集中评议,听课者处于被动记录状态,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难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课后评议则易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反馈信息滞后且不够具体,难以对授课教师形成有效指导。
反馈机制不健全,反馈信息缺乏针对性和建设性,传递方式不及时、无效,导致授课教师无法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并调整策略,影响了听评课活动的实际效果。
四、基于OBE 理念的工科教师听评课素养提升路
1. 明确听评课目标,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
在工科教师开展听评课活动时,基于 OBE 理念, 需先明确课程预期学习成果,这一成果涵盖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等多方面的具体要求, 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团队合作、沟通、创新思维等方面 育认证标准与行业需求,保证科学、合理且具操作性。而后,围绕此 教学行为对学生达成预期成果的助力情况,比如教学方法能否激发 创新思维、课堂互动与小组合作组织是否有效等,如此明确目标,能让听 针对性、方向性,防止其沦为形式。
2. 优化听评课内容,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在听评课时,工科教师不能仅着眼于自身教学行为,还应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要留意学生课堂参与度、思考深度、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其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及实验操作等,以此全面评判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技能并达成预期成果,同时及时给予反馈指导。此外,需注重对学生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的评价,关注教师有无在教学中渗透工程实践、创新、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培养,能否引导学生将知识用于实际工程,是否重视培养学生自主与终身学习意识,比如考量教师实践项目设计是否具挑战性、是否鼓励创新思维与团队合作、有无提供自主探究机会等。再者,于新时代背景下,工科教育要兼顾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社会责任感培养,所以听评课中要关注教师能否将课程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例如查看教师是否结合专业介绍我国工程技术成就与发展历程、能否引导学生关注工程伦理与社会热点、是否在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等思政内容。
3. 创新听评课方式,提高听评课效果
为更全面把握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状况,工科教师可采纳多元听课形式。除常规现场听课外,借助在线听课、教学录像观摩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多维度、全方位洞察教学过程。其中,在线听课突破时空局限,还可反复回看录像以深度剖析教学行为与学习情况。同时,组织同行互听、跨校交流听课等活动,利于开阔教师视野,推动教师间交流学习。
在听评课期间,工科教师要强化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通过问卷、访谈、小组讨论等方式,广泛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课程学习的感受,还可邀请学生参与听评课,从其视角评价教学,真实反映教学效果,为教师提供更具价值的反馈。
伴随教育信息化步伐加快,积淀了海量教学数据,如学生成绩、作业完成度、课堂表现等。工科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数据开展听评课,挖掘分析数据以了解学情与教学成效,察觉教学问题。比如,依据考试成绩分布、错题分析,明晰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与薄弱点,为教学内容与方法调整提供支撑;借助课堂互动、参与度数据,洞悉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教学策略优化提供参考。
4. 完善反馈与改进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完善反馈与改进机制。 评课结束后 要及时向授课教师反馈意见,这些意见应具体、客观且有针对性,既肯定优点, 对面交流、书面报告、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结合,确保教师能及时准确 时间后对授课教师改进情况进行检查,如再次听课、查看教学资料、 形成闭环管理以提升教学能力。此外,学校还应搭建教师交流分享平台, 让教师们共同探讨听评课问题及解决方法,分享优秀案例与资源,通过相互学习启发 同提高听评课素 养与教学水平。
五、结论
研究基于 OBE 理念提升工科教师听评课素养的路径,对提高工科教学质量、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意义重大。明确目标、优化内容、创新方式并完善反馈改进机制,能让听评课活动更科学规范有效,切实助力教师成长与教学质量提升。未来工科教育教学中,应大力推广OBE 理念,持续完善听评课制度机制,提升教师听评课素养,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工科人才筑牢根基。同时,伴随教育技术发展与教学改革深入,也需不断探索创新听评课方式方法,以契合新时代工科教育需求。
[ 参考文献]
[1] 成兰 .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 OBE 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为例 [J代职业教育 .2025(12)
[2] 方玉红. 互联网+ 教育”促进区域内教师听评课能力发展的策略分析[J]. 云南教育.2021(09)
[3] 练至高. 郑婵聪. 教—学—评一致性”背景下的听评课策略[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5,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