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背景下幼儿园陶艺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陈玩玉
中山市三乡三鑫幼儿园
《指南》明确提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一个整体,教育应重视各学习领域的相互渗透与整合,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协调发展。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园陶艺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不仅着眼于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更注重在实践中培育幼儿多元能力的发展。
一、幼儿园陶艺课程的开展概述
本园秉承“让每个孩子都闪光”的办学理念,通过丰富的一日活动和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致力于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陶艺活动作为本园的传统特色,通过与小学陶艺课程的衔接,激发了幼儿对陶艺的浓厚兴趣。为进一步深化陶艺教育,本园于2022 年3 月申报了市级课题,深入研究幼儿园陶艺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二、结合幼儿发展需求,通过教研活动调整课程
幼儿园教研活动是一种专业的教育实践活动,它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我园在陶艺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从无到有,从孩子自发性、随机性到目前系统性的陶艺课程。有时,我们看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制作同样的作品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通过观察发现,幼儿自发生成的陶艺活动比较局限。但是经过我们的研讨发现,如果有一套系统性的课程支撑,对于老师、孩子都有着不同的促进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结合幼儿发展需求,通过研讨活动调整我们的课程呢?
(一)教研团队的打造
为系统化推进陶艺课程,我们成立了相关的教研团队,团队成员职责明确。从最初的先各自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案建议到最后拟定的实施方案。有了方案的基础,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困惑,我们会通过集体或分组研讨,持续解决问题。在每一次探讨的过程中我们做好会议记录,并且给组员下发困惑探讨卡,在会议前组员会将自己所开展活动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进行记录,另外通过研讨我们将解决的方法记录到小结中,最后融入到活动实践验证,如果问题解决了我们就继续实施,如果问题依旧无法解决,那么我们会通过专家引领、外出学习、书籍查阅等方式再次深入探讨,久而久之我们所提出的问题将一一解决。

(二)课程拟定与审议
在决定开发园本陶艺课程时我们会有很多的疑惑,例如在去教材的大环境下,我们生成的陶艺课程该如何拟定?利用陶艺课程我们如何能扩大它的使用价值?课程审议要如何开展等等。根据《指南》的精神,经过多次集体、分级组的探讨后,我们将劳动教育融入陶艺入门课程,将节令融入陶艺一段课程,将二十四节气融入二段课程。当然在阶段性课程中,我们融入月主题后再进行小主题创设,通过每一个主题展开系列的生成课程,例如与父母共同参与社区实践活动,丰富幼儿活动的前期经验,接着通过师幼互动,创设环境让幼儿进行探索学习。最后,通过幼儿自由自主创作将主题活动呈现。
(三)提供资源,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每个幼儿园在团队建设中重中之重的项目。在开展教研这一块渠道有很多,在现今网络发达时代,我们可以通过搜索线上资源、外出学习、团队探讨以及邀请专家入园指导等。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 COI 循环系统操作法实施操作,不断优化研讨内容,丰富研讨方式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通过环境创设,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做过陶艺活动的老师都知道,我们在制作过程中桌子、地面可能会遗留很多孩子创作的痕迹,而且制作过程中幼儿专注力非常集中,她们可以很长时间沉溺在创作的喜悦中。为了不打扰孩子创作的空间,我们在公共区分楼层和孩子们共同打造了三个公共陶艺区。丰富区里面的制作材料、展示材料、维护材料等等。另外我们还与孩子共同搭建了展示架,幼儿每一次完成的作品都会统一放在展盘中晾干,同时大家可以相互欣赏、学习。
当然幼儿园大环境、班级环境、区域等我们都会融入陶艺课程的相关展示。例如在楼梯前面,我们会呈现孩子主题活动的课程故事;区域材料里我们在益智区里投放了孩子制作的棋类陶艺材料、语言区里投放活字印刷作品、吊饰、摆件、文具等等都有我们师生共同创作的作品,让陶艺融入到环境的每一个角落。
四、课程架构与课程实施
我们的课程架构分为入门陶艺课程、一段陶艺课程和二段陶艺课程。一开始我们按照幼儿年龄段去分课程,如小班陶艺课程、中班陶艺课程等。后来经过一年的实施发现如果孩子从来未接触过陶艺课程,他的前期经验是空白的,而无关年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可以完成相同主题的作品,也许呈现的效果不一,但艺术不就是独一无二的吗?我们课程架构从入门到段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可以使用,我们老师可以通过了解孩子前期经验选用不同阶段的课程开展活动。
入门课程我们融入劳动教育,以《“劳”以启智“动”润心》为大主题方向,通过“动物好朋友”、“春天你好”、“夏日清爽”、“美味畅想曲”等主题开展系列小主题活动。例如“春天你好”主题中小主题《七彩蘑菇》,我们会让孩子先进行探讨,了解孩子对蘑菇前期经验的认识,通过欣赏不同蘑菇的同时进行安全教育,另外孩子们回家后可以和父母去购买能吃的蘑菇,在家长的陪伴下尝试制作美食。待孩子对蘑菇有了一定了解后,我们进行泥塑创作。
一段课程我们融入节日的魅力,以《陶艺华章节日风韵》为大主题方向,通过“精彩秋日”、“我爱祖国”、“感恩有你”、“快乐六一”等等主题开展小主题活动。例如在“我爱祖国”主题活动中的小主题《万里长城》,孩子们通过对万里长城前期经验的了解,丰富孩子爱国情感的同时,我们分小组共同合作搭建我们的小长城。
二阶段我们融入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以《中华二十四节气》大主题方向展开系列活动,具体实施方向同上。

五、在实践中,促进三层关系的递进以及幼儿全面的发展
看见,就是回应;回应,就意味着自己被看见。在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幼幼关系中,回应就像光,照亮了孩子的世界,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被理解、被看见。经过三阶段陶艺课程的实践和一年多的观察、反思,结合《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对幼儿成长进行评估,我们发现孩子们在实践中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幼幼关系非常融洽。而五大领域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例如:孩子们在前期经验的互动、陶艺制作的创设中,大大的提升了健康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发展。在实践中无论是师生还是亲子都是非常享受而且兴趣点很高,能够保持身心愉悦的同时丰富自身的经验。而制作过程中,无论是个人还是小组,我们给与孩子创设不同的环境,孩子们能够相互的探讨、比如说师幼间的探讨、亲子间探讨等,丰富了孩子的语言发展。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们认识到了长、短、软、硬、色彩、排序、数的概念以及作品的呈现、孩子间相互的欣赏等等,提升了孩子科学、艺术领域的发展。
综合上述,幼儿园陶艺课程不仅是艺术的呈现,通过我们的开发实践,不断的调整课程,可以看出陶艺教育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而且它能够让孩子五大领域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发布《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 陈纳 . 幼儿应该主要学习什么:经验获得与幼儿发展关系的思考 [D].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 唐海燕,陈爱萍. 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M]. 福建教育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