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县域高中高二年级适应性心理危机 4+4+1 干预策略探讨

作者

梁永梅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

4+4+1 干预模式是在长期教育实践和教学研究中得出的结果,是全方位干预学生适应性心理危机的创新实践。在具体实践中,需要精准定位干预工作的核心目标,明确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方向。并在深刻解读适应性心理危机内涵的基础上优化设计干预策略,在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多元主体实践中践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实现适应性心理危机干预效益的最大化。

1. 精准定位核心目标,明确危机干预方向

适应性心理危机是指学生在面对生活重大变化以及挑战时,由于无法有效应对而产生心理失衡的状态。高二年级学生的适应性心理危机可能出现在学习、家庭、情感等方面,学习上的两极分化、自我意识的增强以及情感发展的需求让他们产生自我定位模糊的困惑。鉴于此,需要在学习与成长中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创新心理育人服务机制。要精准定位适应性心理危机干预目标,在正确导向下开展教育实践,确保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性。

4+4+1 模式是在研究县域高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体实践模式,其核心目标在于形成特有干预策略,帮助学生开发心理潜能、提升学生心理韧性。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定位四大方向,运用四大策略,形成一个完整的干预体系。其中四大方向聚焦学生心理调适、危机预警、家校协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高二年级适应性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导向。心理调适方面强调培养学生心理调适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情绪管理、认知重构、社会支持利用等方面得到提升。危机预警方向要做到预防为先、预判为基,提升识别准确性。家校协同目的是完善育人环境,强化干预效果,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 优化设计干预策略,提升危机干预质量

有效的干预策略能够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提升心理韧性。在 4+4+1 模式中,围绕四大方向教师可以构建四大心理干预策略,提升实践质量。在心理教育上开发并实施主题课程,在具体干预上实施个体干预、团体干预、家校合作,为学生提供有效支持。实现预防为先、四防联动,筑牢心理防线 [1]。具体实践要符合县域高中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做好学生心理筛查,对有需要的学生及时进行干预。

例如,融合“补泻结合”理念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分设“能量补给”和“压力释放”模块。“补”主要运用天补、地补、人补的方式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心理环境。“天补”和“地补”依托阳光运动课堂,让学生亲近自然、科学运动。“人补”依托是“心灵读书会”让学生阅读积极心理学著作,汲取精神力量的模式。“泻”强调情绪的抒发,让学生在“情绪表达工坊”中通过多种艺术表达形式宣泄情绪,在“压力释放训练课”学会宣泄技巧。同时运用科学的评估与诊断方法了解学生真实心理状态,实现个体干预。在解决共性问题中实现团体干预,构建主题活动让学生互助成长。最后,以家校合作构建多维支持网络,形成家校社协同闭环,以此全方位提升高二年级学生适应性心理危机干预质量。

3. 形成特色干预系统,构建完善干预体系

在 4 大方向上提出 4 大策略,最终形成 1 个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这是4+4+1 模式的完整结构。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以牢牢把握方向,灵活运用干预策略,在凝聚多方力量的基础上落实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为形成特色干预系统,教师要深入了解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了解学生真实的心理发展需求。然后找到干预切入点,充分发挥四大策略的积极作用。构建心理危机预警防控体系、实施适应新心理危机干预策略,护航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例如,在实施适应性心理危机干预策略过程中,在目标导向下教师可以整合优质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作用的动态系统,构建有效的协同机制,以多方联动、中外经验融合助推干预体系的构建。通过“补泻平衡”实现对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干预、转化,帮助高二年级学生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使学生能够积极应对各种困境,塑造健全人格[2]。充分发挥 4+4+1 心理危机干预对县域高中高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县域高中高二年级适应性心理危机 4+4+1 干预策略的应用,能够构建系统多元的心理教育体系、实现精准施策的个性化支持、并在团体赋能、家园合作中实现对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疏导与转化。在具体实践中要立足学生发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为高二年级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打造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促进学生最优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琦 . 高中生心理危机干预“四预”机制的创新探索 [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5,(18):58-60.

[2] 张国芳 , 孟换房 , 孟立平 . 县域高中学生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策略研究 [J]. 教育实践与研究 (C),2024,(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