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班主任管理策略

作者

党莉

宿州市埇桥区朱仙镇镇朱仙庄初级中学  234111

一、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懵懂儿童迈向青少年的重要过渡期,更是行为习惯定型的关键窗口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帮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守护身心健康,更能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铺就坚实道路。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与引导者,与学生朝夕相处、接触最为密切,其教育管理行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直接且深远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班主任管理策略,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班主任践行育人使命的核心课题。

二、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意义

(一)促进学业进步

按时完成作业、专注听讲、主动复习等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提升学习效率与质量的“助推器”。拥有这些习惯的学生,能合理规划时间,有条不紊地开展学习,从而更透彻地掌握知识,让学业成绩稳步提升,在学习道路上少走弯路。

(二)培养健全人格

行为习惯是人格的外在写照,每一个细微习惯背后,都藏着学生的价值观与品格。通过养成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等好习惯,学生能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健康的心理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健全人格,成长为内心阳光、品德端正的人。

(三)适应社会发展

在社会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是个人素养的重要名片。具备好习惯的初中生,能更好地与人交往、融入集体,从容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为将来走进社会、服务社会做好充分准备,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合格公民。

三、当前初中生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学习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匮乏,事事依赖教师与家长督促;课堂上注意力涣散,容易被外界干扰;对待作业敷衍应付,抄袭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态度极不端正。

生活习惯方面:一些学生生活作息混乱,熬夜、睡懒觉成常态;个人卫生意识薄弱,物品摆放杂乱无章;缺乏劳动观念,不愿承担家务劳动与班级值日任务,依赖性极强。

行为习惯方面:少数学生存在说脏话、打架斗殴等不文明行为,破坏班级和谐;在公共场合无视秩序,大声喧哗、随意插队,缺乏公德心;节约意识淡薄,浪费粮食、水电等资源的现象屡见不鲜。

四、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班主任管理策略

(一)树立良好榜样,发挥示范作用

班主任以身作则:班主任是学生最直观的模仿对象,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因此,班主任需时刻注重自身行为修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自己必先严格遵守学校规章;要求学生诚实守信,自己与学生相处时必言出必行,用自身正能量感染学生。

树立学生榜样:在班级中用心发掘、精心培养行为习惯优秀的学生,将他们作为榜样。通过表扬、宣传其先进事迹,让其他学生有样可学。可开展“行为习惯之星”评选活动,每周或每月评选出学习、生活、行为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奖励,让榜样的力量带动整个班级好习惯的养成。

(二)制定明确规则,强化行为规范

建立班级规章制度:班主任应与学生共同讨论制定班级规章,明确学习、生活、行为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规章内容需具体、清晰、可操作,让学生清楚知道“可为”与“不可为”。例如,明确课堂纪律标准、作业完成要求、值日生职责等,让班级管理有章可循。

加强规则的执行与监督:规章制定后,关键在落实与监督。班主任需严格依据规章管理学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偏袒、不徇私。同时,建立班级监督机制,可设立学生监督员,及时提醒、纠正不良行为。对遵守规则的学生及时肯定鼓励,对违规学生耐心教育引导,让规则真正成为约束行为、养成习惯的“标尺”。

(三)开展主题活动,培养良好习惯

开展学习习惯培养活动:针对学生学习习惯问题,开展“高效学习法分享会”“作业规范评比”等活动。邀请成绩优异的学生分享学习经验,帮助其他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定期检查评比作业,表彰认真规范的学生,激励更多学生重视作业质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开展生活习惯养成活动:组织“生活技能大比拼”“内务整理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生活自理能力。通过整理物品、打扫卫生、规划作息等比拼,让学生体会劳动乐趣,认识到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主动养成规律、整洁的生活方式。

开展行为习惯教育活动:以“文明礼仪伴我行”“遵守秩序从我做起”为主题,召开班会、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认清不文明行为的危害,主动学习文明礼仪,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在活动中塑造良好行为品质。

五、实施管理策略的注意事项

(一)保持耐心和信心

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班主任在实施策略时,需保持足够耐心,不急于求成、不轻易放弃。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进步的潜力,通过持续教育引导,定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

(二)注重教育方式的多样性

不同学生对教育方式的接受度不同,班主任需根据学生特点灵活调整方式。可结合表扬鼓励、批评教育、榜样示范、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让教育更具吸引力与实效性,避免因方式单一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三)及时调整策略

在策略实施过程中,班主任需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与变化。若发现某种策略效果不佳,要及时分析原因,调整方法,确保管理策略始终贴合学生实际,真正助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结语

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需要长期坚守的系统工程,班主任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树立榜样、制定规则、开展主题活动、加强沟通引导、深化家校合作等策略,能有效推动初中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同时,班主任在工作中需始终保持耐心与信心,注重教育方式创新,及时优化调整策略。唯有如此,才能为初中生的健康成长筑牢根基,培养出习惯优良、素养全面的新时代少年,助力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 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D]. 武欣慧. 山东师范大学,2005

[2] 中学素质教育中的“学会做人”教育研究 [D]. 蒲红梅 . 西南师范大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