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虚拟现实技术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潘晓芳 杨芳

武夷山市武夷中心小学

前言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辅助教学实践,能够弥补原本教学中的不足,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构建虚拟世界与环境,结合教学内容所展开的教学工作,此时学生能够沉浸于该环境中进行学习,借助虚拟世界展开相应实践教操作,从中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根据当前虚拟现实技术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来看,依然还需还要做出改善,下面笔者就针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

虚拟现实技术是当下十分先进的科学技术,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充分发挥出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等领域中的作用。通过对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分析,其所具有的特点主要体现为:(1)临场感,主要指的是用户在虚拟环境中是以主角的方式感受,理想状态下的虚拟环境会让用户无法辨别环境的真与假,给用户带来真实的感受,仿佛置身于现实世界[1]。(2)构想性,着重强调了虚拟现实技术拥有广阔想象空间,能够不断拓展人类认知范围的那,除了可以将真实场景再现,而且还能够虚构客观世界完全不存在的场景。(3)交互性,虚拟现实技术让用户和虚拟物体之间可以展开良好交互,例如用户用手触碰虚拟世界中的物体,将会给用户产生相应的触碰感,此时虚拟世界能够根据用户的想法与行为进行交互。(4)多感知性,是指用户在虚拟世界中不仅拥有良好的视觉感知,而且还会拥有其他感知能力,具备人类在现实世界中所具备的全部感知功能。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虚拟显示技术是当下被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先进科学技术,然而由于广大教师对虚拟现实技术并不了解,导致了此项技术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这便需要教师结合各方情况,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便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将抽象知识具体化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来看,存在明显的抽象性特点,当小学生学习此类知识时则会变得非常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对抽象的内容难以理解,若是只采用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致使学生出现了理解不深刻的问题 [2]。但是,如果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则能够避免发生上述情况,利用三维可视模式将原本抽象的内容转变为具象化模型,教师通过拆解模型进行讲解,使得学生可以对教学内容有一个真正理解,强化学生自身理解与素养。例如,对2020 新闽教版六年级下册第5 课《神奇的超链接》进行教学时,小学生并不了解超链接是什么,如果只用语言进行讲解,将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出一个超链接平台,让学生通过在该平台上进行实践操作,切身体会何为超链接,让抽象的信息知识具象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3]。因此,教师应合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展开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将抽象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变得具象化,有利于学生学习与理解,从而提升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二)构建真实学习环境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教学,教师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需求打造出不同学习环境,相较于以往课堂教学枯燥的氛围,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当学生处于真实学习环境中,有利于学生学习与理解知识,学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快速学习与理解相关知识和内容,高效完成学习任务[4]。例如,对 2020新闽教版六年级上册第 6 课《制作简单动画》进行教学时,为了能够让了解制作动画的步骤以及软件各项指令的运用,应带领学生走进电脑室,引导学生打开绘画软件,先对绘画软件中的每个功能进行介绍,由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当完成教学后,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拥有虚拟现实技术的博物馆,直观了解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具体应用,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现实作用。通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展开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为学生构建真实学习环境,促使学生从中能够有效完成学习任务,扎实掌握信息技术与相应的技能。对于学生而言,处于真实的学习环境中相较于原本枯燥的课堂教学,学生产生了更加直观的感受与体会,深刻理解信息技术以及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真实学习环境,满足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双重需求,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组织展开模拟实训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都过度重视理论讲解,忽视了实践培训,特别是信息技术实践需要学校投入大量资金与成本打造实验室,然而学校受限于资金,并没有构建专业实验室,这也造成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增加了学生理解难度 [5]。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包含了很多实验类题目,由于欠缺实验室没有进行实验,一般情况下实验教学仅仅是被教师一笔带过,导致理论与实践缺乏衔接,难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无法实现教学目标。虚拟仿真系统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具象化,该系统的运行是以计算机软件为依托,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健全的仿真训练系统,对实验操作进行模拟,既能够让学生从中得到训练,还能够让相关理论知识都能够通过仿真系统得到体现,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逐步进行解析,将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与呈现出来的规律全部呈现出来,为学生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加深学生实验印象,实践内容和理论知识完美融合在一起,对相关知识知识点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内化变成自己的知识。另外,利用虚拟软件合成的教学视频具有趣味性,通过 3D 动画为学生呈现的视觉效果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始终充满兴趣,积极投入课堂学习探索信息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也能够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总结

总之,在信息时代下,教师应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展开教学工作,降低课堂教学难度,使得学生能够对相关知识与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出虚拟现实技术的作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高效完成课堂教学工作。文章对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具体应用,主要是从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构建真实学习环境、组织展开模拟实训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借助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辅助课堂教学,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的不足,促使学生可以更加轻松愉快完成学习任务,逐渐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逐渐成长为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薛龙忠 . 虚拟技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J]. 教育(周刊),2020(7):1.

[2] 杨华 . 虚拟现实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小学时代 , 2020(2):2.

[3] 宋岩 , 李彦宾 , 孟志勇 .”虚拟现实”为信息技术教学”增趣添彩”[J]. 读写算 , 2023(35).

[4] 邹运钟 . 虚拟技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J]. 亚太教育 ,2020(13):18-19.

[5] 武紫微 . 试论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J]. 教育信息化论坛 , 2020,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