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大学英语智能教室建设的研究
姚涛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引言:
全球数字教育竞争加剧,科学研究报告将 AI 智慧学习列为高教国际化新标杆;我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把智能教室纳入新基建。大学英语兼具工具与人文属性,传统多媒体课堂已难满足个性化深度学习需求,亟需以数字技术重构教学生态。本研究聚焦大学英语智能教室建设痛点与路径,为“以智促教、以智促学”提供策略参考。
一、目前大学英语智能教室存在的问题
(一)硬件堆砌,数据孤岛
部分学校的教师虽然配置了一系列的智能化教育设备,但是学校所配备的设备在信息连接上缺乏了统一的数据接口,这也就使得教师上课的过程当中所生成的数据无法进行回流教学,从而降低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二)交互浅层,情感缺位
教师在课堂上所设立的互动性的问题仅仅是表现在弹幕和抢答上,缺少了对句子语义分析的这样的高阶对话,教师对于学生口语评价的表达也比较单一,这也使得教师忽视了对学生情境和语境的练习。
(三)教师数字素养断层
目前,高校的英语教师仅有少部分可以独立的设计数据的驱动性的学习任务,这也就说明了教师对于“技术—教学法—内容”的整合的认识还不到位,使得教师没有办法充分的对数字化教学技术进行课堂上的应用。
(四)评价维度单一
教师的评价模式过于传统且标准化,教师没有利用大数据进行学生学习状态的分析,也就没有办法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评价内容。
(五)可持续运维乏力
学校对于政府的补贴没有进行合理地利用,而是一下将所有的资金全部利用起来,并没有考虑到之后的教师培训费用和设备维护费用,这样也就导致了学校虽然配置好了相关设备,但是无法将他们应用到实际当中。
二、大学英语智能教室的建设的策略——“策略模型”
(一)可扩展:分层递进的技术架构
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内部的私有云 +56 边缘节点,从而可以实现计算资源的弹性伸缩,使得学生可以随时的共享学校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学校还可以开放API 的学习数据中台,从而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对课堂上的内容进行学习反思。
(二)智能化:AI 深度融入教学全流程
教师可以利用 AI 技术基于大学的教材内容为学生生成个性化的预习方法,并利用 AI 技术为学生创造情境化的课程教学,使得学生可以融入到情境当中进行英语的口语练习。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上课的状态进行大数据的分析,这样教师可以找到学生上课困惑的地方,从而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地方进行强化性的练习。
(三)可持续:机制与生态
学校应当对政府的补贴进行合理地利用,可以建立“建设—运维—升级”三年滚动预算,这样既可以保证智能化教室的正常使用,又可以保证教师可以对数字化技术的学习,学校还应当制定智能化教室的保护方案,呼吁全校师生共同保护智能化设备的安全。
(四)以学生为中心: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学习
教师可以将学生们的人脸上传到系统当中,这样教师可以利用 AI 摄像头技术分析学生们的课堂行为和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这样系统就可以根据这些回传的数据,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项目式任务,并将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记录在学生的个人学习档案当中,这样可以保证系统对每个人的评价都够公平公正。
三、实施路径--- 五维协同
(一)顶层设计
学校可以成立“智慧外语教学研究中心”这样的中枢机构,从而可以统筹教务、信息化办、外语学院、企业共同完成智能化教室的建设。
(二)技术融合
教师应当先利用智能 AI 技术对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并利用 AI 技术分析学生的作业完成效果,使得教师可以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综合性的考量。
(三)数据治理
教室应当先对学生的信息进行匿名化的处理,这样可以保证学生们的信息安全,一旦学生在智能化教室的学习中出现问题,教师可以将他们的信息情况整理出来并进行分析。
(四)师生数字素养:
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学生设计专项的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学校应定期的举办一些智能化技术的专业讲座,从而可以提升学生们的数字化的认识程度。
(五)评价机制:
教师应当对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学习状态、学习结果和学生的学习反馈这几方面进行评价,从而教师可以更加准确且真实的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出来。
结语:
数字技术不是大学英语课堂的“装饰品”,而是重塑教学生态的“新基建”。本研究提出的“4S 策略模型”兼顾技术理性与教育温度,既回应了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也尊重了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
参考文献:
[1] 余海溶 . 大数据驱动的大学英语课堂动态评估优化策略 [J]. 红河学院学报 ,2025,23(04):78-81.DOI:10.13963/j.cnki.hhuxb.2025.04.017.
[2] 杜琼英 . 人工智能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的策略 [J]. 辽宁开放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5,(02):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