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响动车组内装件检修因素的研究分析
黄存光
青岛中车四方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 266109
一、影响检修质量的内部因素
1.1 材料质量对检修的影响
动车组内装件检修质量的高低会受到材料质量明显的影响,材料是检修工作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检修的难易程度以及效果。如果动车组内装件所使用的塑料材料缺乏耐温性,在高温情况下容易变形,这样检修时就要更换更多的部件,检修成本和时间也会增多。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因材料缺陷造成的动车组故障占总故障的 30% ,这体现出材料质量在检修过程中的重要性。检修期间运用质量控制模型,像六西格玛管理等,可以有效地找出并削减材料缺陷给检修带来的影响。
1.2 设计缺陷对检修的影响
动车组内装件的设计缺陷给检修工作带来的影响是深远且复杂的,设计上的缺陷也许会造成检修时频繁地更换部件,延长检修时间,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以内装件的材料选择为例,如果选错了材料,那么部件在长时间使用之后就可能会出现磨损、腐蚀等状况,会加大检修的频率和费用。据一项针对动车组故障率的统计,由于设计缺陷造成的故障占总故障的 30% ,这个数字清楚地表现出设计缺陷在检修工作中的重要性。在检修管理及质量把控方面,采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 FMEA 模型,可以预先察觉到设计缺陷,进而采取防范手段,缩减检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危险。
二、影响检修效率的外部因素
2.1 环境条件对检修的影响
动车组内装件检修的环境条件是影响检修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环境条件包含温度、湿度、振动、灰尘等,这些因素对检修工作的影响不可轻视。温度剧烈变动也造成材料膨胀或者收缩,进而影响检修精准度,湿度增多大概引发电气设备短路或者腐蚀,加大检修难度。在一项关于动车组检修的研究当中,研究显示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检修效率平均下滑了 15%,而且故障率上升了 20% 。环境里的灰尘颗粒对于精密部件的破坏性极大,有可能造成动车组运行中的危险状况,所以检修环境的把控是保证检修品质与效率的关键部分。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应该依照环境情况来制订对应的检修计划,比如在高温环境下多做冷却处理,在潮湿的环境下使用除湿装置等等,以此来减小环境因素给检修工作带来的干扰。
2.2 人员技能经验对检修工作的影响
动车组内装件检修期间,人员技能与经验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检修质量与效率的优劣,通过一次针对铁路检修行业的调查研究可以知晓,有着丰富检修经验的工作人员能够较快地找出问题并给出解决办法,他们的检修速率比新手高出大约 30% ,拿对动车组座椅的检修来说,经验丰富的技师可以迅速判定出座椅的磨损情况,并精准地选出合适的维修办法,这样一来就缩减了不必要的拆卸和更换,节省了不少的时间和费用,而且技能与经验的累积还能让检修人员在遭遇复杂问题的时候,凭借自己的创新想法和经验判断去处理,从而避开机械性的错误。
三、检修技术与设备的创新
3.1 新型检修技术的应用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检修技术的出现成为提升动车组内装件检修质量及效率的关键之一,比如运用非破坏性检测技术(NDT)诸如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以及渗透检测,对动车组的金属结构实施细致的分析,提前察觉潜藏的裂纹和瑕疵,这样就免除了传统拆卸查看也许产生的耽搁和危险。一项研究显示,非破坏性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使检修时长缩减 20% 以上,而且能够改善检修的精确度。采用先进的诊断软件及大数据分析模型,可对动车组运行数据实施即时监控并预测其走势,这样就能做到预测性维修,减少突然出现的故障情况,依靠这些新的检修技术,检修过程中的质量把控手段被强化起来,检修管理的信息化与标准化也得以达成,动车组安全可靠运行才成为可能。
3.2 检修设备的现代化升级
随着动车组内装件检修需求的不断增长,检修设备的现代化升级变得尤为关键。现代化升级能提升检修效率,保证检修质量,进而保障动车组安全运行。以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为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涡流检测等,可以极大提升检修精确度和速度。按照相关研究,采用这些技术可使检测时间缩减 30% 以上,而且还能削减人为错误,优化检测结果可信度。借助自动化、机器人技术,可以完成对动车组内装件的迅速拆卸与组装,削减对人工的依靠,减轻劳动强度,改进检修作业安全性。某动车制造企业采用自动化装配线之后,内装件的装配效率提升了 40%,而且明显减少了由于操作失误引发的故障率。检修设备现代化升级,既要看技术是否先进,又要联系动车组检修的实际状况,用科学的分析模型做评判和决定。
四、检修管理与质量控制
4.1 检修环节的质量控制手段
动车组内装件检修时,质量控制举措是保证检修达到预期成果的重要手段。其一检修流程的标准化是质量控制的根基,制订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检查标准,可削减人为失误,提升检修的一致性与可靠性,如应用 ISO 质量体系,能给检修赋予一个全面的质量控制架构,保证每个环节都符合国际标准。其二利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工具,像无损检测技术,可优化检修的精准度,尽早察觉潜藏的毛病。超声波检测技术,可以准确检测动车组内装件的焊缝有没有裂纹或者缺陷。定期给检修人员做技能和知识培训,结合案例分析,能提高检修人员的能力,这样检修质量就会上升。
4.2 检修管理的信息化和标准化
动车组内装件检修管理当中,信息化和标准化是提升检修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比如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检修过程中产生的实时数据会被收集并加以分析,从而做到故障预测以及预防性维护。在安装传感器来监测关键部件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掌握其状态,一旦察觉到异常状况出现,系统就会自动发出警报,检修人员就能立刻做出反应,进而缩减停机时间,国际铁路联盟(UIC)给出的数据表明,利用预测性维护技术可以使得故障率下降 30% 以上。标准化检修流程是保证检修质量的另一方面,通过制定统一的检修操作标准和流程,能够降低因人为失误造成的检修质量问题,提升检修工作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标准化流程可以减少检修所需时间,提高检修效率,有研究表明,在铁路行业中标准化流程的使用使检修时间平均减少 20% ,同时提高了检修质量。检修管理的信息化也体现在使用专门的检修管理软件上,检修管理软件可以帮助检修团队更好地规划检修任务、追踪检修进程、管理检修资源,例如使用 ERP 系统整合检修资源和信息,可以实现检修资源的最优分配,提升检修工作的整体效率。在动车组检修中,利用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检修数据的集中存储与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检修工作不断改进创新。
参考文献
[1] 周喆 . 动车组检修机器人系统应用研究及效益分析 [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24,46(1):96-102.
[2] 李连峰 , 周菁 , 孟祥亮 , 胡元元 . 基于动车组运营安全的 PCBA 失效分析和寿命研究 [J]. 轨道交通材料 ,2024,3(3):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