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深松在吉林农业生产中的推广障碍与对策
范保友
吉林省通榆县向海乡蒙古族综合服务中心
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其农业生产状况对国家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长期以来,传统耕作方式使得土壤耕层变浅、犁底层加厚、土壤板结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着农作物生长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机械化深松技术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土壤改良技术,能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及抗旱防涝能力,对提升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质量、促进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作用显著。然而,在吉林地区实际推广过程中,机械化深松技术面临诸多阻碍,推广效果未达预期。深入探究这些障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对促进吉林农业现代化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机械化深松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1. 改善土壤结构
在吉林地区,传统耕作方式致使土壤长期受压实作用,犁底层坚实度高、孔隙度低,严重阻碍了土壤中水气的交换以及养分的传输。机械化深松技术能够有效打破这一坚硬犁底层,加深耕层深度,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使土壤结构变得疏松多孔。如此一来,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大幅提升,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促进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转化,进而提高土壤肥力,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更优质的土壤环境。
2. 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吉林地区降水分布不均,季节性干旱时有发生,对农作物生长构成严重威胁。机械化深松后的土壤,其蓄水能力显著增强。一方面,疏松的土壤能够快速接纳降水,减少地表径流,使更多雨水渗入土壤深层并储存起来;另一方面,在干旱时期,深松后的土壤能够凭借良好的孔隙结构,将深层土壤中的水分缓慢提升至耕作层,为农作物根系持续提供水分供应。研究数据表明,深松 30厘米的地块,每公顷平均可多蓄水 400 立方米,在伏旱期间,土壤含水量可提高 7 个百分点,农作物耐旱时间可延长 10 天左右,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抵御干旱的能力,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稳定。
二、机械化深松在吉林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对策
1.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思想认识
农机推广人员应深入农村基层,通过举办技术讲座、现场示范、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向农民详细介绍机械化深松技术的原理、优势以及实际应用效果。例如,组织农民现场观看深松作业过程,对比深松前后土壤结构的变化,展示深松地块农作物生长更为健壮、产量更高的实际案例,让农民直观感受机械化深松技术的好处。同时,解答农民对该技术的疑问,消除他们的顾虑,增强农民对新技术的认知和接受度。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机械化深松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对在深松技术推广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在薪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充分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加大对深松作业监管工作的支持力度,引入先进的监管设备和技术,减轻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2.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补贴政策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深松机具购置的补贴力度,提高补贴额度和比例。例如,将深松机具的补贴比例提高至 30%-50% ,降低农民购买深松机具的经济门槛,激发农民购机积极性。同时,优化补贴流程,简化手续,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深松机具保有量的快速增加,为机械化深松技术的广泛推广提供坚实的设备保障。
设立深松作业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县级、乡级和村级在宣传教育、监督检查、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工作。根据工作实际需求,合理分配经费,确保各项工作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提高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交通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此外,对积极参与深松作业且作业质量达标的农机手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给予适当的作业补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作业积极性。
3. 优化机械设备配置
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农机生产企业加大对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深松机具的研发和生产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优先补贴大马力拖拉机和深松机具,引导农民和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先进适用的设备。此外,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为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提供低息贷款等金融支持,缓解他们购置设备的资金压力,增加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深松机具的保有量,满足大面积深松作业需求。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深松机具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测和准入制度。对进入市场的深松机具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其性能和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作业要求。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深松机具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同时,建立深松机具质量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农民和用户对机具质量的意见和建议,督促生产企业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深松作业效果和质量稳定性。
4. 推动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
政府应制定并出台切实可行的土地流转优惠政策,鼓励有实力的农村合作社、种粮大户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流转土地,实现土地的集中连片经营。例如,对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降低其土地流转成本。同时,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保障土地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随着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推进,要引导农业机械从家庭自用型向社会化服务型转变。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等组建专业化的农机服务组织,开展跨区域、规模化的深松作业服务。通过整合农机资源,提高农机使用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加农机服务组织的经济效益。同时,加强对农机服务组织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机械化深松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力的服务支撑。
总之,机械化深松技术作为改善吉林地区土壤质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该技术在吉林农业生产推广过程中面临着思想认识不足、资金短缺、机械设备欠缺、作业区域分散以及信息化管理经验欠缺等诸多障碍。通过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和基层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补贴政策;优化机械设备配置,增加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深松机具数量并加强质量监管;推动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发展;加强信息化管理,推广深松作业智能监测系统并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等一系列针对性对策的实施,能够有效克服这些推广障碍,加快机械化深松技术在吉林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为吉林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吉林农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