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电力技术在电力安全生产系统中的应用探索

作者

李争艳

引言:

电力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电力系统规划、建设、运行、检修等各个环节。随着电网结构日益复杂、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安全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电力技术的进步为保障电力安全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深入分析电力技术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对于提升电力系统的本质安全水平,确保电力可靠供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技术融合、管理优化、人才培育、创新突破等角度,全面探讨电力技术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应用,为电力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一、技术融合:构建智能监测预警体系

电力企业需着眼于将先进的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与传统的电力设备监测手段深度融合,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智能监测预警体系。在变电站等关键场所,可布设高精度的温度、湿度、烟雾等多维度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同时,利用红外热成像、振动检测等技术,对高压开关、变压器等核心设备开展状态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将海量监测数据汇聚至云端平台,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设备健康评估模型,动态评估设备状态,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故障风险[1]。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自动触发告警,通知相关人员快速处置,最大限度避免事故发生。此外,基于历史运行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电力企业可掌握设备故障的演化规律,制定精准的检修策略,在设备性能严重退化前开展预防性维护,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二、管理优化:强化电网稳定控制能力

面对日益复杂的电网结构和多变的运行工况,电力企业迫切需要优化管理手段,全面强化电网的稳定控制能力。首先,积极引入先进的能量管理系统,建立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各环节的实时监控平台。系统自动采集各级电网的运行参数,综合评估电网的静态安全性和动态稳定性,为调度人员提供可视化的决策支持。其次,研发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辅助决策系统,辅助调度人员进行电网运行方式优化[2]。系统全面考虑负荷预测、新能源出力等因素,自主分析多种可能情景,提出最优的潮流调度方案,并根据实际运行状况持续优化,最大限度降低电网运行风险。再次,加强配电自动化建设,合理配置馈线自动化终端,实现故障的快速定位与隔离。一旦发生故障,系统自动识别故障类型和位置,启动备用线路,减少停电范围,显著提升供电可靠性。最后,定期开展电网稳定控制技术攻关,针对薄弱环节开发有针对性的智能防御系统,进一步巩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

三、人才培育:提升安全操作技能水平

人是保障电力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水平至关重要。电力企业应制定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采用“线上 + 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教育培训。线上依托在线学习平台,开发涵盖安全管理、事故防范、应急处置等内容的精品课程,员工可随时随地开展自主学习。平台还应设置考核机制,客观评估员工的学习效果。线下采取课堂授课、现场教学、案例研讨等多样化的培训形式,邀请行业专家、资深员工开展面对面的经验分享与技能指导 。针对电力安全的关键岗位,如调度员、值班员等,要定期开展高强度的实操训练,模拟各种突发事件,锻炼其应急处置能力。在培训过程中,积极应用VR、AR 等先进技术手段,构建沉浸式的虚拟仿真环境,让员工身临其境体验逼真的事故场景,强化其风险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同时,探索建立“师带徒”的传帮带机制,发挥优秀员工的传帮带作用,帮助新员工快速成长。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电力安全生产队伍。

四、创新突破:新能源并网安全保障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大规模新能源加速并网,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新的挑战。电力企业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攻克新能源并网安全技术难题。首要任务是优化新能源接入方案,科学评估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特征对电网的影响,合理规划新能源布局和并网容量,避免电网承载能力超限。在新能源场站建设智能运维系统,实时监测逆变器、汇流箱等关键设备的工况,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告警,确保新能源机组安全平稳运行。优化升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引入新能源功率预测模型,结合气象数据与历史出力数据,精准预估新能源发电量,为电网调度提供可靠依据。积极开展“源网荷储”协调控制技术攻关,在系统层面实现新能源、电网、负荷、储能的优化调度,提升电力系统的整体承载能力和抗扰动能力。大力推进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应用,合理配置电化学储能、飞轮储能等多种形式储能,平滑新能源发电波动,缓解电网调峰压力。同时,加快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完善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则,引导新能源企业积极参与电力调频、调峰等辅助服务,为电网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结语:

电力安全生产是一项永恒的课题,需要电力企业常抓不懈、持续发力。在新时代背景下,电力企业必须紧跟技术发展趋势,深度应用先进的电力技术,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勇于创新实践,全方位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展望未来,电力安全生产还需要各方协同发力,在体制机制、标准规范、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电力安全生产提供坚实保障。只有不断强化电力安全生产工作,才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安全、更加可靠、更加优质的电力供应,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叶先涛,易益茹,叶其龙,等 . 关于电力技术在电力安全生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C]// 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协会 . 机电装备技术论文交流及技术人才培育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 浙江正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瑞安市安保集团有限公司 ; 瑞安市安和达企业安全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浙江中通文博服务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 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2025:670-676.

[2] 张强,王玉龙 . 电力技术在电力安全生产系统中的应用 [J]. 光源与照明,2025,(01):240-242.

[3] 王林 .VR 技术在电力安全培训系统中的应用 [J]. 电子技术,2024,53(07):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