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充分性评估指标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王洁
桂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541000
引言
血液透析的充分性直接关系到患者体内代谢废物的有效清除、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的合理维持以及多余水分的恰当去除,是衡量整个透析治疗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依据。准确且全面地评估血液透析充分性,不仅有助于及时调整透析方案,使其更贴合患者个体的生理需求,而且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包括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率以及提升生活质量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血液透析充分性的现有评估指标
(一)溶质清除指标
1. 尿素清除指数(Kt/V)和尿素下降率(URR)
Kt/V 是目前公认的尿素清除效率模型,Kt 代表透析器对尿素的清除率,须实时测定或通过透析前后血浆尿素浓度的变化计算实际的 Kt/V1。URR 是一种计算尿素清除效率比较简便的公式,反映透析前后血浆尿素的下降百分比。一般认为,Kt/V 达到 1.2--1.4 和 URR 达到 65%-70% 为透析充分。
2. 肌酐清除率
肌酐清除率作为衡量血液透析充分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体现的是血液透析机对血肌酐的清除能力。其计算公式为肌酐清除率 Σ=Σ 尿流量 × (尿肌酐浓度/ 血肌酐浓度)。临床上,该数值越高,意味着血液透析过程中血肌酐被清除得越充分,反映出透析效果越好,对判断患者透析是否达到理想状态有着关键的参考价值。
3. 水分清除指标
干体重的评估是衡量水分清除是否充分的关键。若透析患者在透析脱水后达到正常容量状态,即达到干体重,则此时患者血压正常,无容量负荷过重的表现,亦无低容量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目前常用人体成分分析仪(BCM)等仪器,通过生物电阻抗技术测定体内的水、脂肪和肌肉情况,来辅助判断干体重。
4. 其他指标
还包括血压水平、贫血情况、营养状态、血磷和血钾等电解质指标,以及患者的主观感受等。充分的透析,患者常自我感觉良好,透析前饮食、活动和睡眠没有什么不适感觉。同时,血液透析后血磷和血钾的浓度应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二、现有评估指标的局限性
(一)溶质清除指标的局限性
虽然 Kt/V 和 URR 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但它们主要反映的是小分子毒素的清除情况,而对于中分子和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情况反映不足。研究表明,在小分子毒素的清除超过一定范围后,并不能持续改善患者的生存,提示中分子和大分子毒素在尿毒症并发症的发生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二)水分清除指标的局限性
准确判断干体重仍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挑战。目前的评估方法,如利用血透机的在线血容量监测(BVM)功能等,准确性较差。虽然生物电阻抗仪测定干体重的方法有一定进步,但也存在一些影响因素,如患者的体位、肢体水肿等,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三)其他指标的局限性
血压、贫血、营养状态等指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仅取决于透析充分性。例如,患者的饮食摄入、合并的其他疾病等都可能影响营养状态和血压控制,因此这些指标作为透析充分性的评估指标,特异性相对较差。
三、血液透析充分性评估指标的优化方向
(一)完善溶质清除指标
除了关注小分子毒素的清除,应更加重视中分子和大分子毒素的清除评估。可以增加对 β2 - 微球蛋白等中分子毒素的监测,以及探索更有效的大分子毒素检测方法。同时,研究不同透析模式和透析器对各类毒素的清除效果,优化透析方案,以提高对中分子和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效率。
(二)改进水分清除指标的评估方法
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干体重的评估方法,提高准确性。可以结合多种技术和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如同时考虑生物电阻抗测量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如有无水肿、呼吸困难等)、血压变化以及透析过程中的超滤量和超滤率等,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容量状态。
(三)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建立一个综合的评估指标体系,将溶质清除、水分清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如血常规、生化指标等)以及生活质量评估等多方面内容纳入其中。通过多维度的评估,更全面地反映血液透析的充分性,避免单一指标的局限性。
四、血液透析充分性评估指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一)溶质清除指标与患者预后
多项研究表明,Kt/V 和 URR 等溶质清除指标与患者的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密切相关。当 Kt/V 和 URR 达到一定水平时,患者的尿毒症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降低,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
质量。然而,如前文所述,单纯关注小分子毒素清除指标存在局限性,中分子和大分子毒素清除不足可能导致慢性炎症反应、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预后。
(二)水分清除指标与患者预后
准确评估干体重并合理清除体内多余水分对于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如果透析后患者体重未达到干体重,存在容量负荷过重,会导致高血压、左室肥厚、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而如果过度脱水,使患者体重低于干体重,可能会引起低血压、心脑血管事件等,同样影响患者的预后。
(三)综合评估指标与患者预后
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和整体状况,因此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更为显著。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管理及合理、规范的治疗,包括优化透析方案以提高溶质和水分清除效果、控制并发症、改善营养状态和心理状态等,可以真正达到充分透析,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结论
血液透析充分性评估指标的优化对于提高透析治疗质量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评估指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透析充分性,但存在局限性。通过完善溶质清除指标、改进水分清除指标的评估方法以及建立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血液透析的充分性。同时,这些优化后的评估指标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能够为临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更有力的依据,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评估指标和治疗方案,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游奴佳 , 熊于勤 , 刘瑶 , 等 . 透析充分性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变异性和血管钙化的影响 [J]. 中国血液净化 , 2024, 23(6):416-420.
[2] 芦姗 , 温雯 , 武向兰 , 李月红 . 运动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J]. 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 , 2023(1):18-21.DOI:10.3760/cma.j.cn115399-20230125-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