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张慧杰
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第二中学 061000
前言
现如今,很多外来文化入侵到本土文化中,使很多学生开始崇洋外来文化,进而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够了解,针对这一现象,应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重视程度,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除了注重传授语文知识以外,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了解非常多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充分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进一步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积累非常多的文化知识,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程度有所提高。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首先,诗歌、古诗词、各类文章都蕴含非常多的传统文化,教师将这些传统文化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拓宽知识面,并且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深入分析传统文化蕴含的德育思想,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自觉分析文化知识蕴含的道德品质,还能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中的高尚品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其次,传统文化蕴含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伟大的智慧,因此,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文化熏陶,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非常有利,同时学生不断积累文化知识,能够加强自身的文学素养,这充分说明教师落实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非常重要。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结合教材内容渗透传统文化
语文教材中蕴含很多传统文化,因此,教师不但要注重讲解语文知识,还应重视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此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并实现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这体现出语文教材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例如,讲解“苏州园林”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告诉学生中国石拱桥和苏州美景无论从艺术上还是景色上都蕴含着文化内涵,并且园林艺术、拱桥设计都与传统文化有着内在关联,因此,我们在探究文化魅力的同时,还应了解传统文化在景色中、拱桥设计中的不同表现形式,使学生无论学习哪一篇文章,都能主动思考、分析文中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此外,学生还从文中了解到传统文化有着耀眼的光芒和独特的魅力,由此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使得更加积极汲取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这不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推动学生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弘扬传统文化
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在授课时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呈现蕴含传统文化的小故事、小视频,同时还可以播放动画,生动立体的动画内容展示出剪纸作品、书法作品、围棋、象棋等不同文化的表现形式,这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动画、视频中的传统文化,以此推动学生快速理解、掌握直观的文化知识,这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文化素养。
例如,讲解“论语”时,教师在讲解中运用多媒体播放论语内容,使论语中的传统文化非常直观明了,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探究论语中蕴含的核心思想、文化知识、礼制规范等等,使得学生在不断探究中积累论语渗透的个人修养、道德规范准则、传统文化和正确的思维方式,以此推动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三)古诗词诵读中渗透传统文化
如果直接将传统文化灌输给学生,很难调动学生积极学习文化知识,因此,教师应积极改变的教学方法,从而在弘扬传统文化时,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在此活动中学生主动诵读诗句,这不仅提高学生积极性,还使学生在诵读中深刻感受到诗词蕴含丰富的文化知识,同时学生在诵读氛围中更好地理解诗词蕴含的精神文化和思想情感。
例如,引导学生诵读“归园田居”时,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品读诗句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使学生积极按照要求诵读,在认真诵读中学生总结出诗人借助诗句深刻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名利的淡泊、厌倦,同时学生还从诗句中汲取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文化知识的深刻内涵,这表明学生在诵读氛围中既加深对诗句内涵的理解,又通过诵读深刻理解诗句渗透的传统文化和情感内涵,进而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总结:
初中语文教师主动承担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责,从而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十分注重讲解课本中的传统文化,并在讲解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直观明了的文化知识,这样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在深入学习中学生充分理解传统文化蕴含的道理、高尚的品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和道德品质非常有利,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古诗词的内涵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进一步促进学生成为有文化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丽梅 .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与探究 [J]. 新教育 ,2024,(31):59-61.
[2] 宋晓芹 .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有效途径研究 [J].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4,(18):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