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梁秀香
新兴县新城镇枫洞小学 527400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普遍存在“学用脱节”“重解题轻应用”的现象,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较弱。与此同时,课程改革强调“融合性”“实践性”“探究性”的教学目标,推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亟需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其有效设计与落实路径。
一、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概述
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内容有机融合的教学方式,旨在通过真实情境中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数学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1]。该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探究,将数学与科学、语文、艺术等学科连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现状
( 一)项目主题选择缺乏科学规划
当前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往往存在主题选择随意、目标设定模糊的问题。部分教师在设计项目时,未能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认知水平,导致项目内容与数学核心知识脱节,跨学科整合流于表面,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实现深度学习。
( 二)项目实施流程不够系统规范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常出现活动安排零散、步骤衔接不畅、任务分配不合理等现象。一些项目缺乏清晰的阶段划分和时间管理,教师和学生对项目推进节奏把握不足,项目容易中途搁置或流于形式,影响教学效果。
( 三)项目评价与反思环节薄弱
不少学校在项目完成后忽视了系统的评价与反思过程,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标准不明确,反馈机制不健全。同时教师对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缺乏多元化评估,难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影响项目学习的持续改进与优化。
三、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科学规划项目主题与目标
科学规划项目主题与目标是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成功的前提。教师应立足于数学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生活经验,挖掘具有数学价值和跨学科潜力的真实情境,设定既能体现数学核心素养,又能融入其他学科的学习目标 [2]。同时,项目主题要具有一定挑战性,能引发学生主动探索,目标设置需清晰、具体、可测,兼顾知识掌握、能力培养与情感态度发展。
以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主题为“设计我们的梦想小镇”的跨学科项目。项目主题与数学内容紧密相关,要求学生运用万以内的数来规划小镇面积、人口数量、建筑层数、绿地比例等,过程中融合了数学、科学与美术等学科知识。在项目初期,教师需科学设定项目目标,如: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与比较,理解数的大小与数量关系;通过小镇设计增强空间想象力与实际应用能力;在协作与创作中培养团队意识与审美素养。教师还需通过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观察身边社区,激发项目兴趣。在项目推进前,目标要明确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了解项目完成的标准及预期成果,确保项目开展有方向、有重点、有评价依据。科学规划主题与目标,不仅增强项目的实效性,也为后续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二)合理组织项目实施流程
项目式学习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合理的组织流程。教师应将整个项目划分为准备、实施、展示和总结等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与时间安排,保障项目有序推进。流程设计需体现学生主体性,通过小组合作、任务分工、资料收集、问题探究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达成项目目标。
以“克和千克”教学为例,可设计“我们的健康小超市”项目,让学生在模拟开设小超市的过程中认识和运用质量单位。项目开始前,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小卖部,引导他们观察商品的重量标识;随后将项目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了解生活中常见商品的质量单位,并进行初步分类;二是实施阶段,学生小组合作制定商品清单,估算商品质量并实际称重,记录商品重量(以克和千克为单位),完成小超市“商品展板”的制作;三是展示阶段,各组展示自己的超市设计及重量标识的科学性,互相交流;四是总结阶段,学生回顾项目过程,反思遇到的困难与收获。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节奏把控,指导学生如何使用秤、如何整理数据、如何在合作中分工,避免因步骤混乱影响项目完成质量。通过有条理的流程组织,学生在实践中将质量单位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提升项目的整体成效。
(三)有效开展项目评价与反思
项目式学习的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过程中的表现与成长。有效的评价应包含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评价内容要覆盖知识掌握、技能应用、合作态度与创新表现等方面。反思则是项目学习的重要一环,能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为后续学习积累改进方向。
以“图形的运动”教学为例,可设计“校园导览线路设计”项目,引导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对称等知识规划校园游览路线,并制作路线图。在项目完成后,教师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在成果展示时,教师可依据预设的评价标准(如图形运动知识运用是否正确、路线设计是否合理美观、团队合作是否积极)进行过程性评价;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反馈路线创意性与实用性;同时每位学生撰写简要反思,内容包括个人在项目中学到的数学知识、遇到的困难与应对方法、对小组合作的看法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反思内容与下一次项目目标建立联系,增强反思的实效性。通过这样完整的评价与反思环节,既帮助学生从多角度认识自我与他人,也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与迁移,使项目式学习真正成为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通过科学规划项目主题与目标、合理组织实施流程以及有效开展评价与反思,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与学科融合素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数学课堂的内容与形式,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未来,应持续探索可行路径,将项目式学习真正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红艳 . 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活动设计思考——评《项目式学习 :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 中国教育学刊 , 2025(5).
[2] 宋福兴 . 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索 [C]// 广东教育学会2025 年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