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动画电影中扁平与圆形人物的叙事作用研究

作者

王楠

兰州财经大学 甘肃兰州 730020

一、扁平人物在动画电影中的符号化与功能性

扁平人物具有单一突出的特征功能性显著。E.M. 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到,这类人物基于简单意念或特性创作,在故事发展中无需复杂性格转变,却因鲜明个性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辨识度高便于记忆。动画电影创作中该特性便于创作者采用简洁的符号化塑造手法强化文化主题,加快叙事节奏。扁平人物单一的性格或行为模式,能为影片增添轻松幽默的元素,在动画的奇幻世界里,幽默能有效吸引观众尤其是儿童观众。例如,众多以动物为主角的动画中,贪吃、胆小的角色总能制造喜剧效果,博得观众欢笑。创作者通过塑造勇敢、善良等正面品质的扁平人物,潜移默化地向观众,尤其是儿童观众传递积极价值观,实现寓教于乐,借助巧妙的符号化设计扁平人物能直观展现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以古代神话为背景的动画中,创作者通过对角色服饰、行为的设计,展现传统服饰、礼仪文化,增强观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例如,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2023),在这部以唐诗为主题的动画电影中,杜甫和高适等配角通过单一性格特质展现唐诗文化,杜甫被刻画为忧国忧民的诗人,其诗词、表情尽显对国家和百姓的关怀。例如,影片中杜甫在战乱中目睹百姓流离失所,他悲愤无奈的神情和脱口而出的诗句,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他的忧国忧民情怀。高适则被塑造为忠诚豪迈的形象,他的军事才能和对友情的坚守在影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与李白的深厚友情以及战场上的英勇表现,让观众领略到古代英雄的风采。这些配角虽角色发展简单,但符号化设计成功传递了唐诗文化的核心价值,加深了观众对影片主题的记忆。扁平人物的符号化和功能性在中国动画电影中表现突出。通过简洁的形象设计推动剧情发展,传播文化内涵,提升了影片的叙事效率与文化价值。

二、圆形人物的复杂性与情感共鸣

圆形人物具有丰富的内在矛盾和复杂的成长轨迹。与扁平人物不同,圆形人物更像现实中的人,有多重性格,会在经历中成长、转变。在动画电影创作中,圆形人物的存在意义重大,他们凭借复杂情感和真实成长历程引发观众情感共鸣,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同时为叙事增添深度与层次感。圆形人物的成长与影片主题紧密相连。通过角色的经历和内心转变,观众能深入理解影片的思想内涵,如友情、爱情、梦想、勇气等主题。圆形人物的成长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影片主题,让观众在感受角色情感变化时,对影片传达的价值观产生共鸣。在兼顾儿童与成年观众的动画电影中,圆形人物对成年观众有很大吸引力。成年观众阅历丰富、情感复杂、思维成熟,对动画电影的要求不止于娱乐,更希望从中获得情感共鸣与思想启迪。圆形人物深刻的情感表达、复杂的内心矛盾和真实的成长历程,恰好满足成年观众的需求。观众将自身情感投射到角色身上,与角色一同经历痛苦、挣扎、喜悦和成长,从而引发深度思考和强烈共鸣。比如在动画电影《深海》(2023)中参宿是《深海》的核心圆形人物,她的成长历程坎坷,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影片开篇,参宿因父母离异陷入自我封闭,沉浸在痛苦回忆中,内心充满对母亲的思念和对现实的逃避。这种内心矛盾通过“深海”这一奇幻意象,以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呈现出来。从最初对新环境的恐惧,到后来敞开心扉接受他人关爱,再到勇敢面对内心世界,参宿的转变构成影片叙事主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仿佛能切身感受到参宿内心的波澜,与她一同经历痛苦、挣扎与成长,深刻体会到影片传达的自我救赎、勇敢面对生活的主题。未来动画电影创作中,深入挖掘圆形人物潜力,塑造更丰满、立体、真实的角色形象,是提升动画电影质量和艺术价值的重要途径。

三、扁平与圆形人物的交互与平衡

在动画电影叙事中,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并非孤立对立,而是通过功能分工形成动态平衡。扁平人物的符号化叙事为影片提供清晰线索,圆形人物的情感深度吸引观众,二者相互配合,共同构建丰富的叙事层次。这种平衡关系如同一场精彩的交响乐演出,扁平人物如轻快的高音旋律,为乐曲增添明快节奏与灵动色彩;圆形人物似深沉的低音旋律,为乐曲奠定情感基础与厚重内涵。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演奏出和谐美妙的旋律,使动画电影能满足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在复杂叙事中,扁平人物起辅助作用,他们可以用幽默诙谐的方式调节影片节奏,缓解紧张气氛。扁平人物还能通过简单行为推动情节发展。他们可能是关键线索人物,不经意的举动或话语为主角提供重要线索,引导主角进一步探索冒险;也可能在关键时刻帮助主角克服困难,推动故事发展。圆形人物的成长历程是引导观众理解影片主题与情感的纽带。以梦想追求为主题的动画中,圆形人物从迷茫到坚定信念,克服困难实现梦想的过程,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梦想的力量和追求梦想的艰辛喜悦。 比如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2022)中,主角杨戬是典型的圆形人物,杨戬在责任与个人自由间艰难抉择,这种内心挣扎与成长构成叙事主线。他作为封神榜守护者,肩负维护世间秩序、守护苍生的重任;另外,他渴望摆脱命运束缚,追求自由生活。在这一过程中,杨戬经历迷茫、痛苦、挣扎与觉醒,内心充满矛盾冲突。观众跟随杨戬的视角,感受他面对责任与自由时的内心纠结。例如,当杨戬发现一直信奉的“天命”背后有巨大阴谋时,内心信念崩塌。这种从坚信到质疑,再到重新寻找自我价值与方向的过程,细腻展现了圆形人物在复杂抉择时的内心转变。配角哮天犬、沉香等是扁平人物。哮天犬活泼可爱、对杨戬忠心耿耿,为影片增添温馨幽默时刻。气氛紧张时,哮天犬的俏皮举动和单纯话语能缓解紧张氛围,调节影片节奏。沉香勇敢坚毅,一心救母的决心推动情节发展,为杨戬的冒险增添波澜。

四、结论

扁平与圆形人物在中国动画电影叙事中作用重大且相互补充。扁平人物通过符号化设计提升叙事效率,传播文化内涵;圆形人物凭借复杂性和成长深化情感表达,提升思想内涵。

未来动画电影创作中,创作者应合理运用扁平与圆形人物的叙事特性,巧妙安排角色比重与互动。根据影片主题和受众定位,精心设计扁平人物的符号化形象,深入挖掘圆形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二者完美配合,提升中国动画电影的叙事水平与文化影响力。随着科技发展,如何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增强扁平与圆形人物的表现力,也是重要研究方向。相信通过持续研究与创作实践,中国动画电影将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 福斯特 E M. 小说面面观 [M]. 苏炳文,译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58-72.

[2] 贾否,路盛章 . 动画概论 [M].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134-151.

[3] 周鲒 . 动画电影的叙事与意识形态 [J]. 当代电影,2018 (06): 142-145.

[4] 张书端,王钰 . 符号学视域下动画角色的文化传播功能——以《长安三万里》为例 [J]. 装饰,2024(02):138-140.

[5] 李萌. 动画电影中圆形人物的成长弧线设计研究 —— 以《深海》《白蛇 2 :青蛇劫起》为例 [J]. 电影艺术,2023 (04): 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