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设计的策略与实践
宁洪涛
安徽省颍上县滨河路小学 236200
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的评价体系已从知识本位全面转向素养本位。数学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在未来社会立足所需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其培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深度渗透于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课堂提问,作为师生互动最直接、最频繁的形式,是激活学生思维、引导深度学习的核心杠杆。因此,深入研究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策略,将传统的“知识问答”转变为“思维对话”,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课堂提问的价值转向
核心素养的理念要求教学活动必须超越单纯的知识传递,转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在此背景下,课堂提问的功能与价值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检验学生预习效果或维持课堂秩序的简单工具,而是成为点燃学生思维火花、构建知识意义、提升思维品质的核心载体。这种价值转向体现在,提问的设计不再孤立地指向某个知识点,而是服务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完整建构过程。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课堂提问设计的核心策略
(一)创设情境,设计驱动性问题链
有效的提问设计应当围绕一个核心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构建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链”。这个链条的起点,通常是一个源于现实生活或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它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内在的探究欲望。随后,教师通过一系列具有逻辑关联的子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分解任务、收集信息、分析关系、形成假设并进行验证。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时,教师可以从“制作一个圆柱形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这一核心任务出发,设计如下问题链:“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圆柱哪几个部分的面积?”“圆柱的底面积我们会计算,但侧面的面积是一个曲面,该如何求解呢?”“如果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展开后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对应圆柱的哪个部分?”“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如何计算?”。这样的问题链设计,将一个复杂的实践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可探究的小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经历从“曲面”到“平面”的转化过程,自主构建出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其几何直观和模型意识。
(二)聚焦思维,设计探究性问题
问题的价值不在于答案的唯一性,而在于其能否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教师应有意识地减少“是什么”类型的知识复述性问题,增加“为什么”和“怎么办”类型的探究性与反思性问题。探究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比较、分类、归纳和演绎,促使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时,面对“
”这样的异分母分数加法,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性提问:“分母不同,分数单位就不同,还能直接相加吗?”“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把它们变成我们已经会计算的分数形式?”“请你借助折纸或者画图的方式,说明你的转化思路。”这类问题将计算的难点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冲突,驱动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分、分数的基本性质)去探索未知的解决方法。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的实践操作中,直观地理解了通分的算理,其抽象能力和推理意识在自主探究中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关注差异,设计层次性问题
学生在认知基础、思维方式和学习步调上存在客观差异。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提问设计必须体现出层次性与开放性。教师可以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设计不同认知层次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邮票的张数”这一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课例为例,面对“姐姐和弟弟共 180 张邮票,姐姐的张数是弟弟的 3 倍”的问题,教师可设计如下层次性问题:首先,面向全体学生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如果设弟弟有 x 张邮票,姐姐的邮票可以怎样表示?”这是基础性问题,旨在帮助所有学生理解题意,建立方程思想。接着,提出核心问题:“你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吗?”这是发展性问题,引导大部分学生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最后,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拓展性问题:“如果题目条件改为‘姐姐比弟弟多 90 张邮票’,等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方程应该怎样列?”这种分层提问的设计,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搭建了思维的阶梯,确保了课堂教学的包容性与发展性。
(四)联结生活,设计应用性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将应用于生活。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体现,便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提问设计应积极构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与力量。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挖掘数学素材,设计出具有真实背景的应用性问题。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时,可以提出这样的应用问题:“压路机的前轮直径是 1.6 米,宽是 2 米,它转动一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个问题巧妙地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与生活中的压路机工作场景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出“压路的面积”实际上就是“圆柱滚筒的侧面
积”。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新时代,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是一项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系统工程。教师唯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深入钻研提问策略,将提问的重心从“考查知识”转向“启发思维”,才能真正将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落到实处,让数学课堂成为滋养学生智慧、点亮学生未来的摇篮。
参考文献:
[1] 张旺祥 . 基于核心素养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 [J]. 华夏教师 ,2024(32):90-92
[2] 唐斌 .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价值指向 [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4(1):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