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机制造中原材料入厂检验流程优化与质量把关机制
李钢
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宁夏回族自治区 753001
引言
煤机设备作为煤炭开采的核心装备,其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对煤炭生产至关重要,而原材料质量是保障煤机设备性能的基础。随着煤炭行业智能化、大型化发展,对煤机制造精度与可靠性要求不断提升,原材料入厂检验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当前,部分煤机制造企业在原材料入厂检验中,存在流程繁琐、检验标准不细化、与供应链协同不足等问题,导致不合格原材料流入生产环节,增加设备故障风险与生产成本。
一、煤机制造原材料入厂检验流程的现状与问题
(一)检验流程效率偏低,存在流程冗余现象
在煤机制造企业日常的运营进程当中,存在着这么一种现象,就是原材料入厂检验通常得历经到货登记、检验申请需认真填报、样品由人工抽取、送往实验室检测、报告由人工撰写以及进行审批这般一系列繁多的环节,而正是如此流程致使检验流程效率处在偏低水平且明显存在流程冗余的状况。比如说部分企业的登记与申请竟然得分别在不同的系统里进行操作,在样品抽取完毕之后还需通过人工的方式送至不同的检测科室,而且各环节之间经常会因为信息衔接不畅出现等待的情况。像钢材检测必须要等待铸件检测完成以后才能安排相关设备,要是碰到集中到货之时,那检验周期便会延长 3-5 天,如此一来便会直接对后续的煤机机架以及传动部件等诸多生产工序的进度产生影响,进而使得生产计划被迫作出调整[1]。
(二)检验标准体系不健全,缺乏针对性与细化性
鉴于煤机制造过程中需使用到诸如用于机架的 Q345 钢、用于齿轮箱壳体的球墨铸铁以及液压密封件等等多种原材料。由于不同材料因其各自功能有所不同从而对质量的要求有着显著差异,然而部分企业仅仅制定了通用性的检验标准。例如对于 Q345 钢仅仅要求检测其抗拉强度,却并未明确规定屈服强度、伸长率等一些关键指标相应的判定阈值,并且对于液压密封件在高温、高压工况下的耐磨性测试标准也未加以区分,如此一来检验人员多数情况下只能凭借自身经验去进行判断。
(三)检验信息传递不及时,供应链协同性不足
煤机制造部门对于金属的节约和有效利用的问题十分重视。金属是机械生产中应用的主要结构料材,并且节约金属又是改善机械制造企业技术经济指标的主要手段之一。煤机制造部门正在实行原材料计划节约制度。全苏煤机制造联合公司所属工艺设计院牵头机构、工厂和研究所根塘该制度来制定节约材料和降低材料消耗定额的任务书。在多数中小型煤机制造企业当中目前仍旧采用纸质的方式对检验数据加以记录,检验工作完成之后需通过人工将报告分别送至采购部以及生产部,之后再由采购人员借助电话告知供应商相应结果[2]。整个流程下来耗时 1-2 天,假设在检验过程中发现某批次铸件存在气孔缺陷,由于生产部未能及时得知这一情况仍旧按照原计划准备进行加工,等到收到报告之后就需要紧急对生产任务进行调整。
二、煤机制造原材料入厂检验流程的优化策略
(一)简化流程环节,构建“一站式”检验管理模
关于简化流程环节以及构建所谓“一站式”检验管理模式,企业应先行对现有流程开展细致梳理工作。把诸如“检验申请二次审批”和“纸质报告多部门签字”这类冗余的环节进行剔除操作,进而搭建起一个集到货登记、检验任务分配、检测数据录入以及报告生成诸多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线上平台。在原材料到货之后,仓库人员通过扫码的方式将到货信息予以上传,系统则会依据相关设定自动匹配检验标准并且把任务分配到与之对应的检测岗位之上,在检测人员完成测试之后随即实时录入数据,系统再自动生成检验报告并将其推送给采购、生产部门以及供应商,使得整个流程周期能够缩短到原有的 60% 这般程度。
(二)细化检验标准,建立分类分级检验体系
关于细化检验标准以及建立分类分级检验体系方面,依据原材料在煤机设备当中所起到的作用。把原材料划分成为核心部件材料像是主轴用 40Cr 钢这类、关键部件材料诸如液压阀用铝合金之类以及辅助部件材料比如外壳用普通钢板这三类,针对核心部件材料,对其化学成分例如40Cr 钢的铬含量需要控制在 0.80%-1.10% 的范围、力学性能要求抗拉强度 ⩾980MPa 以及无损检测方面超声检测不能有 ⩾2mm 的缺陷等检验项目进行细化。对于关键部件材料强化其密封性、耐疲劳性等相关测试,针对辅助部件材料明确其外观、尺寸公差等一些基础要求。
(三)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强化供应链协同检验
联合供应链上下游搭建云端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原材料采购订单、物流信息、检验数据等资源。采购部门下单后,供应商可实时上传生产进度与物流单号。原材料到货检验时,检验数据同步更新至平台,供应商可随时查看不合格项及原因,如某批次液压管因壁厚偏差不合格,供应商可立即追溯生产环节的轧机参数;生产部门根据检验结果提前调整生产排程,避免因原材料问题导致停工[3]
三、煤机制造原材料入厂质量把关机制的构建
(一)建立事前预防机制,强化供应商准入与源头需建立一种事前预防机制,其要强化供应商准入与源头方面的管控,也就是制定那种涵盖了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等资质文件。近 3 年供货合格率、质量管控体系是否通过 ISO9001 认证这一体系)等多项指标的多维度供应商准入标准。对于新供应商,先要求其提供样品以进行预检验,当检测样品力学性能、化学成分均达标之后,再组织人员实地对生产车间进行考察,查看其生产流程是否处于规范状态、质量检测环节是不是完善的情况。
(二)完善事中管控机制,落实全环节检验监督
需完善事中管控机制,这一机制要落实全环节检验监督方面的工作,设立专门负责的检验监督员。每日都对检验人员的操作记录进行抽查,像查看无损检测人员是否按照标准去调整仪器参数,样品抽取是否符合所规定的抽样比例,以此确保检验操作是合规的。引入像直读光谱仪这样的先进检测设备,利用它可快速检测钢材化学成分,还运用万能试验机精准测试材料力学性能。段来验证数字孪生体与物理实体是否相对统一。因此,仿真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在双目标数字系统中,若仅使用单一的物理实体分析进行建模,多数情况下很难获得满意的结果。在建立模型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选择适当的方法
四、结论
原材料入厂检验流程优化与质量把关机制构建,是煤机制造企业保障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当前煤机制造企业在原材料入厂检验中存在流程、标准、协同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简化流程、细化标准、搭建信息平台等优化策略,以及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追溯的质量把关机制,可有效提升检验效率与质量管控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志强 , 王瑞 , 孟庆灵 . 数字孪生技术在煤机制造领域的应用及发展 [J].山东工业技术 ,2024,(03):48-53.
[2] 乔彦芬 . 煤机制造企业在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探索 [J]. 国际公关 ,2024,(04):69-71.
[3] 朱朋 . 煤机制造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0,(10):64-6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