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
张燕
平邑赛博小学
“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聚焦课堂效率,但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单篇逐字翻译耗时长、内容碎片化导致学生兴趣不高,既加重学习负担,也难达成文化传承。而群文阅读多以多篇文本关联探究为核心,可在精简课时丰富学习维度。在此基础上,开展“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能破解教学痛点,还能落实减量不减质的教学要求,为其提供可行路径。
一、趣味化组文,降负激兴趣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首先要解决“课文难、兴趣低”的问题,而趣味化组文是达到激趣和降负的双赢途径。传统单篇教学由于文本抽象和陌生背景,使学生感到恐惧,附加的字词背诵任务又加重了负担。而趣味化组文遵循与学生认知相近原则,抛弃了晦涩内容,选择简易古文作为共同主题,用本文间的联系来降低理解难度。既减少单篇深挖的耗时,又借助多篇文本的互补让文化内涵更鲜活,从源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以主题共鸣激发探索欲,让文言文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感知[1]。
例如,在三年级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杨氏之子》,《童趣》,《司马光》,以“古人童趣”这一主题组文。这三篇都是以儿童智慧和生活情景为重点,文字简洁且情节生动,适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不需要一字一句地讲授文言语法,而是引导学生将杨氏子巧答、沈复观虫的乐趣、司马光的机智等内容进行比较,通过角色扮演还原情景,用现代语言进行讲述,使学生在放松环境中感受到文言文的韵味和趣味。整个课程没有附加的背诵作业,只需要学生分享自己的“日常趣闻”,不仅实现了“降负”目标,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缓解了对文言文学习的恐惧。
二、结构化探究,提质促关联
文言文群文阅读中的“结构化探究”,就是通过构建明确的认知框架,让学生主动将文本关联起来,深度思考,解决了传统教学逐篇讲解,碎片化记忆的低效率问题。结构化探究则是将共性主题为锚点,通过表格对比、问题链指导和思维导图梳理等方式,提取多篇文本的共性和差别,在对信息进行整合的同时,还可以构建文本之间的联系,从而降低大量的重复讲解,减轻记忆负担,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对比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使课堂上的学习由知识输入转变为能力产生,从而达到“提质”目的。
例如,四年级“古人智慧”主题群文教学中,选择《囊萤夜读》、《凿壁偷光》、《王戎不取道旁李》三篇文本,设计三维对比表格,横向设人物、面临情境、应对方式、智慧核心四列,并与三篇文本纵向对应,开展结构化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提炼出重点内容并在表中填写:车胤“缺灯油”是靠“囊萤照明”体现“借物克难”,匡衡“无光亮”靠“凿壁引光”体现“变通求法”,王戎“见道旁李”靠“观察推理”体现“理性判断”;接着,以问题链深化关联:“车胤和匡衡两人,都是为了解决学习条件不足,而王戎则是为了解决生活判断,三位在主动思考上有哪些共同之处?”最后用思维导图串联情境—应对—智慧类型的逻辑线,让学生直观看到智慧的不同表现形式。整个过程无需逐句精讲,学生通过表格自主整合信息,课后仅需分享生活中像王戎一样观察思考的小事,既减轻负担,又让学生对古人智慧形成系统认知,课堂思维深度显著提升。
三、生活化运用,增效固积累
“双减”政策下,文言文积累需要摆脱机械默写,反复背诵的传统负担方式,通过生活化运用让知识“活”起来,不仅可以减少学生记忆压力,还可以加深理解,巩固积累,达到“增效”目的。传统积累往往让学生背字词和译文,与生活情境脱节,容易忘记,不会使用;而生活化的应用,把文言文中的道理和表达方式与学生的生活关联,让积累从被动记变为主动用,既降低记忆难度,又能让学生感知文言文的现实价值,从而真正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积累[2]。
以五年级“寓言启智”主题群文教学为例,选取《守株待兔》《滥竽充数》两篇浅易文言文。教学中,可设计生活寻寓言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班级里有人像‘守株待兔’一样,等着抄作业不自己思考”“运动会集体项目里,有没有滥竽充数的情况”。课后任务无需书面作业,仅让学生和家长分享“自己今天用寓言道理提醒了谁、做了什么”。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运用寓言内涵,既避免了机械背诵的负担,又让不妄想不劳而获、实事求是的道理扎根心中,有效巩固了文言文积累,也让学习更具现实意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运用三维实践策略,既落实“双减”提质降负要求,也帮助小学生增加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感知中华传统文化,为提升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旖旎 . 启动群文阅读 开展文言教学 [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4, (15):51-53.
[2] 余燕花 . 以群文阅读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反思与展望 [J]. 华夏教师 ,2024, (05): 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