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语境中河南方言与英语融合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王桢惠 李佳欣 赵曼曼 陈近东 刁丹丹
郑州科技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一、现状分析
(一)河南方言的传承现状与文化价值
河南方言是中原官话核心代表,属中国十大方言之一,流行于河南淮河干流北部,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其文化价值体现在:作为地域文化直接体现,蕴含河南民众的行为方式、习俗观念;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媒介,支撑“梁山伯与祝英台”“董永与七仙女”等民间传说及豫剧、曲剧等传统戏剧的传播;保留“末度儿”“噫”等古汉语词汇,为研究古代中原生活与汉语演变提供依据。
当前传承面临多重困境:城市化与人员流动中,普通话推广缩小方言使用范围;部分家长认为“说方言影响普通话学习”,阻碍家庭传承;城市更新导致方言社交场景减少,年轻一代使用与理解能力下降;数字化时代,短视频平台的方言内容多被贴上猎奇搞笑标签,文化深度被稀释,且语音识别系统对方言识别率低,使其面临“数字失声”危机。
(二)跨文化语境下方言类文创的设计现状与问题
跨文化语境中,方言类文创渐成地域文化传播新载体,如粤方言文创中,汽水包装印有日常话语,搭配情景插画,利用“有汽”与“有戏”的谐音设计推广文化。但此类文创存在明显问题:文化内涵挖掘不足,仅简单呈现方言词汇,未深入挖掘背后的文化故事与民俗风情,难以引发深层共鸣;设计创意欠缺,产品粗糙、同质化严重,吸引力不足;市场推广受限,受地域性影响局限于本地,缺乏跨区域、跨文化策略;受众定位不精准,未满足不同年龄、消费层次人群的需求。
二、河南方言元素的提取与解析
(一)河南方言核心元素的分类提取
河南方言核心元素可从四个层面提取:
语音层面:入声字归派独特,如“中”读“zhǒng”,发音短促有力带肯定意味,可作为音频设计符号;儿化音丰富,“得劲儿”“喷空儿”等通过儿化增添活泼感与亲切感,适用于互动语音功能。
- 词汇层面:生活场景词生动,“枯憷”描绘物体褶皱,“咕堆”表达蹲的动作;情感表达词直白,“得劲”传递舒适,“咋恁”体现惊讶;文化意象词含历史记忆,“排场”彰显气派,“胡球弄”反映随意态度,均适合转化为文案或视觉符号。
语法层面:“吃了某?”“不咋着”等疑问、否定句式与普通话有差异,可用于创意文案创作。
文化意象层面:豫剧韵白、地坑院建筑术语等与方言紧密关联,是河南地域文化的独特标识,能为设计提供视觉素材与文化注释。
(二)河南方言元素与英语的融合适配性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河南方言与英语的融合具有多层面适配性:
语音适配:方言发音特点(如儿化音、入声残留)与英语部分音素存在相似性,如“中”(zhóng)与“wrong”尾音相近,“得劲”(dé jin)与“decent”音义部分重合,使方言词汇可能被英语借用,形成独特风格。
词汇融合:方言中简洁生动的词汇可与英语结合,增强趣味性,如“怼”(duǐ)可对应“do”或“fight”,形成“Let’s 怼 it”;“得劲儿”可译为“feelingdecent”或直接音译“dejin”。
语法与语用结合:方言“主 - 动 - 宾”结构与英语基本一致,减少融合障碍;“咧”“啦”等语气词可补充英语情感表达,如“This is good 咧!”“You go不 go ?”,具方言特色。
文化传播价值:融合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如河南话“中”(OK)已被部分外国人接受,类似“long time no see”从中式英语演变为标准表达。适度保留方言特色的英语表达,能增强地方文化国际传播力,丰富英语多样性。
这种适配性使两者融合可创造新颖表达方式,助力跨文化交流与方言活态传承。
三、设计应用路径
(一)方言与英语融合的设计原则
语义准确性与文化适配性原则:优先选取“中”“排场”“夜隔”等高频且地域特色鲜明的词汇,通过人机交互翻译、AI 技术及语料库比对匹配对应英语,补充文化注释(如“夜隔(Yesterday),河南日常口语中表示‘昨天’,体现生活化语言习惯”),避免内涵丢失。
视听协同与实用性原则:结合使用场景实现“方言可听化 + 英语可视化”,如在实用品中嵌入微型录音元件保证方言发音纯正,英语文本采用清晰字体与统一外观,兼顾文化获取与日常使用。
创新性与差异化原则:挖掘创意结合点,将方言发音韵律与英语字母造型融合设计专属符号,或开发扫码观看对照短视频等互动功能,增强独特性与参与感,凸显中原文化辨识度。
受众适配性原则:针对不同群体优化设计,青年群体采用潮流色彩与网络元素,中年群体侧重实用与文化内涵(如茶具印经典对照),国际受众简化词汇并增加图示辅助理解。
(二)具体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案构想
有声互动类产品:方言英语双译手机壳。以3D 打印为主体,内置录音芯片与触控按钮,按钮印“Good”“Great”等英语词汇,轻触播放“中”“得劲”等对应方言,实现“触英听方”互动。底纹采用豫剧脸谱、龙门石窟元素,方言与英语翻译用艺术字体排列(如“排场(Magnificent)”配祥云),兼顾文化性与美观。日常可作方言学习工具,旅游时向外国游客展示河南文化,兼具实用与传播性。
实用装饰类产品:方言英语对照茶具套装。采用白瓷材质,杯身与茶盘印对照内容,如杯外侧“吃了冇?(Have you eaten?)”、内侧注“河南传统问候语,体现饮食文化与关怀”;茶盘边缘以“Henan Dialect”与“中”“恁”组成边框。配套二维码卡片,扫码可收听方言读音与英语指导,满足学习与收藏需求。
文化体验类产品:方言英语互动手账本。内页分三大板块:“方言学习”(30组高频对照配拼音提示)、“文化故事”(图文讲民俗,如“喷空(Chatting)”与曲艺关联)、“互动记录”(空白页供记录学习或创作短句)。布艺封面烫印“真中”与“Awesome”组合图案,内页穿插河南地标插画,适配学生与文化爱好者日常记录学习。
四、总结与展望
本文聚焦河南方言与英语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融合,通过视听结合的形式,让大众“看得到”河南方言、“听得到”英语,以独特艺术形式传播河南文化魅力,扩大方言受众群体,为方言保护与传承提供创新思路。方言对传统文化延续具有不可替代性,保护方言是文化责任,更是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守护。
参考文献:
[1] 刘洋 . 河南方言中的古汉语遗存探究 [J]. 汉字文化 ,2025,(01):178-184.DOI:10.14014/j.cnki.cn11-2597/g2.2025.01.035.
[2] 陈梓露 , 林洁霞 , 曾珍妮 . 粤方言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研究 [J]. 中国民族博览 ,2022,(13):165-168.
[3] 刘睿文.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河南方言视觉设计应用[D]. 郑州大学,2023.
课题: 2025 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中不中”遇“OK?”——河南方言与英语结合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创新研究“(编号:DC20255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