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策略探析

作者

格根塔娜

呼伦贝尔学院 呼伦贝尔市 021008

前言:民族团结在新时代背景下尤为重要,对国家稳定、社会发展与民族复兴都产生直接影响。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引导其树立正确价值观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此地聚居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多个民族,不同民族在各自发展历程中已构成自身独特的文化风貌和民族特色,无形中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了更多机遇与挑战。由此出发,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应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习的重要课题。

一、完善教育内容体系,增强教育针对性

首先,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将其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核心内容,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系统讲解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的贡献、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内容,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例如,可以邀请民族学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结合历史案例和现实情况,深入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念[1]。

其次,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未来发展需求,融入与专业相关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政策内容。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讲解各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民族地区旅游服务礼仪等内容;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重点介绍民族区域自治法、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相关法律知识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自身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新教育方法与手段,提升教育吸引力

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互联网 +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模式,利用网络平台丰富教育形式。可以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题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民族文化知识、民族政策解读、民族团结先进事迹等内容,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学习。同时,还可以制作微视频、动画、纪录片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制作《呼伦贝尔多民族和谐共生故事集》系列微视频,通过讲述呼伦贝尔地区各民族群众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真实故事,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感受民族团结的力量,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此外,还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开展线上课程、线上讨论、线上测试等活动,实现线上线下教育的有机结合,拓展教育空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另一方面,要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可以与呼伦贝尔地区的民族文化企业、民族乡镇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调研、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到鄂温克族聚居地进行调研,了解鄂温克族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传承现状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加深对民族地区发展的认识。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民族地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如参与民族地区的教育帮扶、文化宣传等工作,让学生在服务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增进与各民族群众的感情,切实将民族团结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师资队伍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关键力量,针对学校师资队伍专业背景不足、培训力度不够的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2]。

首先,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引进具有民族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相关专业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充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师资力量。同时,鼓励学校现有教师跨专业学习,攻读民族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此外,还可以聘请校外民族学专家、民族地区优秀干部、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实践指导等教学活动,丰富师资队伍的构成。

其次,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学校应定期组织从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教师参加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民族理论知识、民族政策法规、教育教学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等,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可以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联合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让教师及时了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同时,还可以组织教师到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深入了解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为教学工作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结语: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尤为重要。作为多民族地区的高校,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面既有独特的优势,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完善教育内容体系,创新教育方法与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保障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质量逐步提升,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学生后续人生旅途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谭林 . 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云南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逻辑理路及其价

值意蕴 [J]. 体育科技 ,2024,45(03):77-79.

[2] 王亚南 . 新时代新疆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路径研究 [D]. 塔里木大

学 ,2024.

基金项目: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策略研究—以为例2024DJCG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