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的优化研究

作者

翟兆兰

平邑县第四实验小学  273300

引言:受观念认识、场地设施、师资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还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新时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迫切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教育发展新形势,聚焦育人质量,创新教学模式,加快推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革,切实增强学生科学兴趣,夯实科技创新的基础,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科学教育力量。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意义

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训练科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科学实验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小学生正出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能让抽象的科学原理变得直观、生动,在熟悉而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科学探究的魅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能极大提升学习科学的兴趣。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举措,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学生能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论证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领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能让学生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加强科学实验教学,对于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牢固树立科学世界观,塑造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一)实验教学器材匮乏

科学实验需要必要的仪器设备作为支撑,实验器材的配备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能否有效开展,受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不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科学实验教学面临器材短缺的困境,一些学校的实验器材陈旧老化,缺乏基本的实验环境,温度计、放大镜、试管等最基本的实验用品都无法满足,更不必说激光笔、电子天平等精密仪器了,没有充足的实验器材,教师只能简单讲授实验原理和步骤,无法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操作,学生难以亲身体验、深入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实验课堂的吸引力大打折扣[1]。

(二)教学方式单一呆板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应遵循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团队协作中感悟科学,目前不少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存在重结论、轻过程,重演示、轻探究的倾向。面对有限的教学时间,不少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往往采取“满堂灌”“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组织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环节,即使开展了实验教学,也多采用演示法,由教师现场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被动观看,缺少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环节。

(三)安全防护意识淡薄

保障实验安全是开展科学实验教学的前提,但当前,部分小学和教师对实验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一些学校实验室硬件设施不达标,个别危险化学品管理混乱,教师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弱,实验中追逐打闹、私自调试仪器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合理的实验项目设计,如“用火柴点火”“用刀具切割”等,看似能激发学生兴趣,实则风险极高[2]。

三、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优化路径

(一)完善实验教学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的完善是开展高质量实验教学的基础保障,政府和学校应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完善小学科学实验室等功能场所建设。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配套资金,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实验室建设,补齐农村教育这块短板,学校应科学规划实验室功能布局,合理配置资源,配齐实验台、通风橱等基本设施设备,全力打造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实验教学环境。要创新实验器材的配备机制,建立区域内学校实验教学资源共享联盟,盘活闲置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二)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方法

实验教学要遵循启发式、探究式原则,围绕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这一核心目标,创新教学模式方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改变满堂灌的灌输式教学,积极倡导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悟科学,精心设计探究活动,为学生创设开放性探究情境,鼓励学生提出猜想、动手验证,在合作探究中培养科学思维品质,教师应注重过程指导,启发引导学生探究,而不是简单地给出结论。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将科学实验与科技制作、科学探究等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组织参观科技场馆、举行科学游园会等,拓宽学生视野,提升科学兴趣,注重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融合,加强实验准备、实验探究、实验小结等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引导学生在实践感悟中掌握科学知识,提升运用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赋能实验教学[3]。

(三)强化科学实验安全教育

实验安全是科学实验教学的生命线,要树立安全第一理念,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防范意识,为师生营造安全的实验环境。健全安全责任制,明确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安全责任,将实验安全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开展安全知识培训,通过安全教育课、警示教育等,普及实验安全知识,提高师生安全防护技能。定期组织逃生演练,增强师生的应急处置能力。

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科学先行。面向未来,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必须重视义务教育阶段科学素质培养,必须下好科学启蒙这盘大棋。“双减”大背景下,更应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科学实验中,让学生在动手动脑、问题解决中感受科学的独特魅力,这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规律,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育人质量,应加强统筹规划,完善政策保障,加大投入支持,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科学实验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 孙蕾 . 探索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J]. 新课程研究 ,2023(17):22-24.

[2] 周华 .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效率的策略探讨 [J]. 电脑校园 ,2023(9):11954-11955.

[3] 李东香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23, 40(4):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