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化时代下康复辅具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

刘璨

民政职业大学 北京市大兴区 10260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社会经济活动的数字化转型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商品的种类和功能、营销的方式和渠道、供应链的发展和选择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环境下,市场营销进入数字化营销时代。在此背景下,培养符合新型市场营销模式的营销人才也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针对数字化营销的特点,提出新时代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旨在将数字经济技术与当下销售市场紧密联合起来,以加速销售人才的培养模式转型和销售人员的能力提升。

1. 数字化时代市场营销的特点

1.1 数据驱动下的个性化营销

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应用,当前很多企业在新技术的支持下深化定制化服务,保证企业营销活动能精准识别用户需求并动态调整销售策略。传统模式下,以企业为主体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消费者挑选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进行购买。新时代个性化市场营销是以消费者需求为主体,企业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标准的基础上,按照需求开发特定功能的商品,实现“千人千面”的产品营销。

1.2 虚实融合的沉浸式交互

虚实融合的本质是是通过物理世界与数字空间的深度耦合,重构用户与企业的关系。由过去消费者被动接受图文、视频等单向信息传递,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转变为多维感知融合,搭建产品运营场景生态,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以流量数据深度洞察消费者行为习惯,以品牌价值提升消费者品牌认同感,以敏捷内容迭代降低实体试错成本,不断进行客户与潜在客户的深度挖掘,快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

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通过建立专属网络营销平台,促使企业能够快速实现产品信息传播,感知市场变化,从“经营产品”转向“经营人”,用户关系成为核心资产。在存量竞争市场中,企业通过深度运营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实现可持续增长。分层经营实现客户长期价值挖掘,通过产品社区服务、电商直播实时互动,营销生态平台等多种方式,实现企业销售额及产品复购率全面提升。

2. 数字化营销对辅具营销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2.1 数字化素养与技能

在数字经济时代,康复辅具营销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数字化素养,能运用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营销市场与客户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工作,推动数字化创新和业务发展,助力企业在完成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变革后实现高效运营[1]。

2.2 跨学科知识与综合能力

以数字化技术为纽带,实现跨学科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注重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2]。这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康复辅具专业知识和营销基本理论,还需要掌握必要的数字化技能,培养综合处理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成长为能够驱动产业融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2.3 创新思维与服务意识

康复辅具销售人员应该持续创新营销模式和方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在全面了解分析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在售后服务上,快速和高效的服务是赢得消费者青睐最好的方式,借助数字化手段持续提升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

3. 数字化时代康复辅具营销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3.1 传统营销课程设置滞后于时代发展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从观念、环境、技术等各个方面推动着高等教育的变革 [3]。传统康复辅具营销课程侧重于将辅具专业知识和营销通识知识,对新兴营销模式,如社交媒体营销、直播营销等内容涉及较少,造成学生专业知识与当前营销市场发展方向脱节,毕业生难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需求,难以实现从理论知识到销售实践的转变。

3.2 实训场景数字化程度不足

针对康复辅具数字化营销平台相对较少。在学校实训基地,缺少必要的现在化营销设备,学生不能亲身体现数字化营销的过程。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学生无法触及市场营销核心业务,学校对于校外实习缺乏有效监管机制,使得实训效果无法达到预期。

4. 数字化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举措

4.1 明确康复辅具行业针对性培养目标

为准确设定康复辅具行业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目标,首先要根据康复辅具行业的发展特征和相关企业销售人才的需求为导向,针对性的设置培养目标。针对不同人群康复辅具产业发展的特征,着力打造学生在营销活动过程中“市场调研 - 营销策划 - 商务谈判 - 客户管理”全流程专业技能,并以此为基本框架,全面培养学生的行业适应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为康复辅具行业培养综合型人才。

4.2 打造营销理论与数字化技术融合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支撑条件。强化营销理论与行业发展趋势相融合,针对康复辅具行业的发展趋势,课程体系应当包括市场营销理论课程、行业基础知识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和公民素养课程等内容。同时,在课程中加入数字化营销技术,旨在提升学生数字化工具使用能力,提升虚拟现实技术在营销实战中的应用能力。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企业营销策略动态调整,实现市场端的成功。

4.3 构建产教融合的项目化培养运作模式

项目管理包括启动 - 规划 - 实施 - 监控 - 反馈五个过程组,基于项目管理内涵构建项目化培养运作模式,成立任课老师 + 合作企业为主体的项目办公室。根据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及企业用人需求制定康复辅具市场营销目标体系及相关项目化实施方案,确定项目化运行培养模式。在培养体系运行过程中,通过听评课、经营成果以及对学生设置的目标任务考核等方式,实施项目质量监控。根据学生、任课老师、实训企业多角度考核项目实施过程,并不对优化改进整个流程。

4.4 强化校企融合,推动实训高质量运行

校企合作平台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在课程设置环节,企业可以在课程规划和的教学组织环节与高校强化合作,要结合当下市场营销理论,对滞后的课程和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在学生实训环节,企业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组织实训岗位,以企业营销能手为中心组建实训团队,提升实训效果。高校加强实训管理与指导工作,可安排专业教师定期进行企业实训调研,妥善处理实训中发生的各类问题,达成实训培养目的。

4.5 搭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助力学生成长发展

数字化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人才评价体系需要加强多元化评价体系建设。首先,要通过信息化数据平台,搭建过程评价体系,实现学习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核和企业实训等项目的综合评价,通过权重设计,确保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其次,将评价内容纳入学生评价体系中,包括但不限于带教老师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评价、企业实训评价及思想道德修养等内容,为企业人才招聘提供真实参考。最后是评价方法的整合,除了理论知识的客观评价外,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导师评价等有机结合,实现理论知识与销售能力融会贯通。

结语

在数字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营销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在把握市场发展规律和发掘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提升销售人才的营销能力。高校应该结合市场营销理念发展,持续进行教学理念革新,搭建系统性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先进数字化技术成果提高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训效果,加深营销人员对于行业的深入了解。这种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康复辅具行业发展要求的优秀市场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 叶敏 李秀梅 龚宇 . 数字赋能的市场营销智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革新探索 [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22(8):124-127.DOI:10.3969/j.issn.1671-0975.2025.08.022.

[2] 闫丽霞 . 新质生产力视阈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四重”路径 [J]. 中国市场 , 2025(21).

[3] 王粲 李文莲 .”营销 5.0+ ”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J]. 大学教育 ,2024(8).

作者简介:刘璨,1989 年 5 月 24 日,女,汉族,辽宁省辽阳市,理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市场营销研究。

基 金: 2025 年 中 央 高 校 基 本 科 研 业 务 费 资 助 项 目( 课 题 编 号:JBKYQN20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