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农村高中生物探究活动的实践
黄楚忠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晓升中学 515144
引言
生态环境的好坏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意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做好培养青少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高中阶段的生物学有着很强的探索性,教师在开展生物探索活动时融入生态文明教育,能够促使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生态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1 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活动氛围
高中生物探究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既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也可以使学生从情境中获得相关信息,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从中获得问题答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生物探究活动中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意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最大化发挥生态文明教育的作用,保障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树立生态保护意识 [1]。例如,在学习“一些常见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以小叶飞蓬为例,小叶飞蓬属于外来入侵植物对我们的校园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教师可以提出“你们有什么措施来治理小叶飞蓬?”,有些学生说可以定期修剪小叶飞蓬,将小叶飞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还有些学生说利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促使土壤微生物活性增长,从而减少小叶飞蓬的生长。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知识内容,既可以使学生对小叶飞蓬有正确的了解,学习植物的种群密度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意识到我们应该保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尊重植物的成长变化,合理的控制植物数量。教师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生态文明知识更好地融入其中,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2 与实际生活联系,探究中提高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就是指一个人能够参与到社会事件讨论中,对事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能够解决生产生活的问题。生态文明教育主要包含,帮助学生学会环境保护,鼓励全民参与其中。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有意识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参与到当地生态环境建设中,在交流中发散思维,作出科学的决策。例如,《种群和群落》中会涉及到一些基础性的生态学知识,其中的种群密度调查、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等都是以植物为例,教师可以以“小叶飞蓬”为例,通过开展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学习到一些基础性的生态学实验方法。教师应要引导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处理小叶飞蓬,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教师要告知学生要以科学的眼光看待植物的生长,当植物威胁到环境时,应该给予一定的干预措施,减少植物的繁殖,维护生态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会拥有生态意识,学会爱会环境,拥有社会责任感,而且也明白了植物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必要性,促使生态文明教育发挥自身作用,实现学生生物知识与生态文明精神的双重提升。
3 进行实验教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在农村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学,也是体现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在实验设计、操作等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比如,实验试剂用完之后,需要保障处理过程不能污染环境,同样也要选择环保的实验试剂;实验方法在选择上,也需要遵守节能原则,要确保环境安全。比如,教师通过“小叶飞蓬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学生通过探究小叶飞蓬种群的数量特征时,教师应要让学生意识到任何植物种群密度无节制增大时,都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我们可以通过利用所学知识,使植物生长速度和种群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维持生态的平衡,促使植物种类的增多,从而提高环境质量。这样不仅可以学习到生物知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在实际中,同时还可以对自然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2]。
4 开展社会实践,树立生态文明观
社会实践探究活动开展是知识与理论的融合,开展社会实践可以使对生态文明更加印象深刻,从而将生态文明观牢记于心,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掌握生物规律。教师组织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可以亲近大自然的同时了解环保的重要作用,并严格要求自身的行为,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比如,教师可以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植树节等重要节日开展探索活动,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查询相关资料信息,在探索中考察,培养良好的探索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教师也可以开展鸟巢搭建探索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动物在生态系统所承担的任务,促使学生生态环保意识的提升,更好地学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增加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启课题研究活动,从身边易于研究观察的生物课题来研究生物和环境的关系,从而深入对生物环境的保护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融入生态文明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需要教师清楚地意识到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深化生物知识的同时,还需要使学生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使生物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质量的双重提升。同时,教师应要在生物探索活动中,告知学生要将所学的生态文明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升,推动自身的全面发展,掌握更多的生态文明建设知识,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理念,拥有社会责任心,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马丹娜 . 生态文明教育与高中生物课堂结合的思考 [J]. 求知导刊 ,2025,(13):41-43.
[2] 李 艺 斌 . 生 态 文 明 教 育 融 入 高 中 生 物 学 教 学 的 探 究 [J]. 教 育界 ,2025,(04):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