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日语 ty 复合型人才需求背景下的高校公共日语课程改革探究

作者

韩广玉

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  基础教育学院  150000

一、“日语 +' ”复合型人才战略背景下高校外语教育面临的新趋势

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对外交流合作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跨文化沟通与专业复合能力成为国际化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外国语言文学类)》明确提出,外语教育应服务国家战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湖南省教育厅的研究成果也强调,外语教育必须积极服务国家大国外交的战略转变,致力于培养具备沟通能力、人文素养、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促进改革开放、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和全球治理等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在此战略背景下,高校外语教育面临以下新趋势:首先,人才培养目标从单一语言能力向“外语 + 专业”复合型能力转变,强调语言能力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其次,课程体系趋向跨学科融合,推动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再次,教学方法创新,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最后,评价体系多元化,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当前高校公共日语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目标不明确,未能与复合型人才需求对接

高校公共日语课程的培养目标依然偏重于基础语言技能的传授,忽视了与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紧密对接。现行课程未能明确涵盖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尤其是复合型人才所需的专业能力与语言能力的结合,导致课程目标过于单一,无法满足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二)课程内容单一,未能适应多元化社会需求

当前的日语课程内容主要集中在语言基础的教学上,缺乏与其他学科和行业需求的融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语人才的应用场景逐渐扩展到国际商务、科技创新、跨国公司管理等多个领域,但高校的课程设置依旧局限于语言技能的培养,无法应对日语人才日益增长的跨行业需求。

(三)师资队伍建设滞后,跨学科能力不足

日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未能有效跟进学科融合和行业发展需求,许多教师仍然局限于传统的语言教学领域,缺乏跨学科知识储备和行业背景。这种缺乏跨领域融合的师资结构导致了课程内容的单一性和教学方法的陈旧性,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复合型能力和行业应用能力。

(四)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估

现行的课程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基础语言能力的测试,忽视了学生在跨学科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评估。传统的评价方法未能全方位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缺少对学生在实际职业情境中的能力表现的动态评估,未能有效体现出复合型人才所需的综合能力。

三、基于“日语+”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改革对策

(一)明确课程目标,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

在当前社会对复合型日语人才需求日益增强的背景下,高校必须从顶层设计上明确课程目标,围绕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具体而言,公共日语课程应以培养具备扎实语言能力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日语进行跨文化沟通与专业化操作的人才为目标。这要求课程目标不再仅仅停留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要结合国际化、行业化的需求,明确包含语言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及特定领域知识(如国际商务、科技交流等)的复合型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的调整需紧密契合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的需求,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跨行业、多场景地应用日语,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

(二)优化课程内容,构建跨学科融合的日语课程体系

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复合型日语人才的需求,日语课程体系的内容必须进行深度优化和跨学科融合。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应嵌入更多的行业专业知识,尤其是在经济学、法律、国际贸易、数字技术等领域的内容,打破传统语言教学的单一模式。通过模块化设计,设置与行业实际紧密相关的课程,提供学生所需的“日语+”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例如,可以开设“日语 + 国际商务”、“日语 + 科技创新”或“日语 + 跨文化沟通”等选修课程,使学生在精通日语的同时,能够熟练掌握其他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并能在多元化的工作场景中应用日语。课程内容的优化不仅要求教师增加行业知识的引入,还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实战演练等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师的跨学科和实践能力

高校日语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当前,日语教师队伍中许多教师专注于语言教学,但对行业知识、跨学科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相对不足。因此,推动师资的跨学科培训至关重要。高校应通过组织教师参与行业实践、开展跨学科的学术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跨学科的教育能力。此外,应当鼓励教师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定期参与相关领域的实践项目,将行业的前沿动态和实际需求带入课堂。跨学科的师资培训不仅能增强教师的教学深度,还能提高课堂内容的应用性和时效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行业应用能力。

(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标准

现有的课程评价体系过于侧重基础语言能力的评估,忽视了学生在跨学科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因此,构建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尤为必要。该评价体系应从学生的语言能力、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以及在实际项目中的表现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考核。具体可以通过引入过程性评价、项目式评价和行业反馈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在日语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发展。特别是行业反馈,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了解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紧密契合。此类评价体系的建立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为高校日语课程的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结语

高校公共日语课程的改革是应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通过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内容、提升师资能力和完善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培养具备跨学科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日语人才。这不仅推动教育创新,也为国家的国际化发展和社会需求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张春丽 , 梁瑜 .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基础日语课程改革路径探析——以U 校园 + 云班课为例 [J]. 三角洲 ,2025,(15):128-130.

[2] 谢妍.OBE 理念下应用型高校二外日语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及实证研究[J].知识窗 ( 教师版 ),2025,(04):34-37.

[3] 王燕燕 .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日语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以滁州学院为例 [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23(02):91-93+100.

[4] 任 慧 慧 . 民 办 高 校 日 语 写 作 课 程 教 学 改 革 与 创 新 [J]. 科 教 导刊 ,2024,(10):17-19.

[5] 张春丽 . 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日语教学改革研究——以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为例 [J]. 快乐阅读 ,2023,(08):82-84.

作者简介:

韩广玉(1997.04.06),女,汉族,籍贯:黑龙江绥化人,硕士学位,专业:日语语言文学,研究方向:日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