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技术在中职班主任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探究
王柳
郑州财经技师学院 450000
摘要:在职业教育日益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背景下,促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为助力中职班主任开展管理工作,通过情境模拟增强学生心理体验、借助线上平台拓宽沟通渠道,开展系列主题活动,这些举措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满足学生多元心理需求,有效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持续探索和优化这些方法,对推动中职学生实现身心全面发展,提升中职教育质量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心理辅导技术;班级管理;学生心理健康
引言
在职业教育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愈发受到关注。他们在成长的关键阶段,面临学习、社交、职业规划等多重压力,亟需有效的心理支持。传统班主任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复杂的心理需求,而情境模拟、线上平台辅助以及主题活动,为中职班主任工作带来新契机,本文深入探究这些方法,助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 。
一、情境模拟增强心理体验
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对中职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情境模拟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和辅导手段,能为中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路径,帮助学生深化心理体验,实现心理健康与综合素养的双重提升。
在学习场景方面,针对部分中职学生在课堂互动和考试过程中容易产生的紧张、焦虑情绪,班主任可以组织模拟课堂展示和模拟考试。在模拟课堂展示中,学生通过上台发言、小组讨论等活动,锻炼自身表达能力,克服在众人面前发言的恐惧【1】。模拟考试则让学生熟悉考试流程,提前适应考试压力,学会调整考试心态,掌握应对考试焦虑的方法。在生活场景模拟中,鉴于中职学生大多住校,处理宿舍关系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班主任可以模拟宿舍矛盾场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与室友进行有效沟通,学会理解他人,化解矛盾冲突,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模拟购物、应聘等生活场景,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不同角色,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考虑到中职学生未来将步入职场,开展职业场景模拟十分必要,班主任可以模拟企业面试、团队项目执行等场景,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职场规则和文化,明确职业定位,培养职业素养。在模拟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还能清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在开展情境模拟活动时,班主任需运用倾听、引导、反馈等心理辅导技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模拟过程中产生的情绪和问题,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对模拟活动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线上平台辅助拓宽沟通渠道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愈发注重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对中职班主任而言,借助线上平台辅助管理,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拓宽与学生的沟通渠道,已成为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线上平台可实现即时沟通,班主任能通过班级群、私信等方式,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当学生遭遇困扰时,能第一时间联系班主任倾诉,避免因拖延导致心理问题加重,还可借助问卷调查类平台定期收集学生心理状况,如通过问卷星设计涵盖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环境等维度的问卷,快速收集并分析数据,掌握学生群体的心理动态,为后续干预提供依据【2】。线上课程资源丰富,班主任可挑选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视频、文章,发布在班级学习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的方法。同时,班主任还能组织线上讨论,就某一心理话题引导学生交流心得,营造开放的心理健康学习氛围。线上平台的匿名交流特性,能消除学生的顾虑,使其更真实地表达内心想法,搭建匿名留言板,学生可以毫无保留地倾诉自己的烦恼、困惑,分享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班主任依据这些反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增强学生的信任感。
线上平台还能促进家校沟通协作,班主任可与家长在专属交流平台上保持密切沟通,分享学生在校的心理状况和行为表现,家长也能反馈学生在家的情况,双方共同商讨解决方案。通过家长学校线上课堂,还能提升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普及科学的教育方法,形成家校共育合力。线上互动活动同样有助于拓宽沟通渠道,如开展线上心理健康知识竞赛、主题演讲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心理健康问题。班主任在活动过程中,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后续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三、主题活动开展促进心理成长
主题活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以其丰富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为促进中职学生心理成长提供了全新的路径。通过开展一系列契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主题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调节情绪,还能培养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依据中职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和生活场景中的常见问题,可针对性设计主题活动,新生入学阶段,学生面临身份转变,对新环境感到陌生,开展 “融入新集体” 主题活动,有助于学生打破隔阂,快速适应校园生活。例如组织户外拓展活动,通过接力比赛、团队解谜等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增强其归属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遭遇学业压力和职业发展的困惑,此时 “探索职业梦想” 主题活动便应运而生【3】。活动可以邀请企业专家、优秀校友进行职业规划讲座,分享行业发展趋势和个人成长经历,让学生对未来职业有更清晰的认知,组织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评,引导学生依据测评结果和自身优势,初步规划职业方向,缓解对未来的迷茫感。
考虑到中职学生在社交和情感方面的需求,开展 “和谐人际,温暖心灵” 主题活动,能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技巧,提升情感管理能力。如举办情景短剧表演,设定宿舍矛盾、朋友间误会等常见场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会不同角色的心理感受,学会换位思考,进而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改善人际关系。为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心理健康知识普及” 主题活动十分关键,以心理健康月为契机,举办心理健康知识展览,通过海报展示、案例分析、互动游戏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介绍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应对方法。还可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热情,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健康文化氛围。
在设计和组织主题活动时,融入信息化元素可显著提升活动效果,利用线上平台发布活动预告、宣传资料,吸引学生广泛参与。活动过程中,借助直播、短视频等形式进行记录和传播,扩大活动影响力,活动结束后,通过线上问卷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活动效果,为后续活动的优化提供依据,主题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家校合作。邀请家长参与亲子主题活动,如亲子运动会、家庭心理剧表演等,增进亲子间的沟通与理解,强化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支持,家长在活动中也能学习到科学的教育方法,更好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系列精心策划和组织的主题活动,犹如一把把钥匙,开启中职学生心灵成长的大门。
结语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情境模拟、线上平台辅助与主题活动开展,为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提供了多元化路径,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增强学生心理体验,利用线上平台拓宽沟通渠道,组织各类主题活动,不仅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还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心理需求,提升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持续探索并优化这些方法,对推动中职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程艳德.多种心理辅导技术在个案中的整合应用[J].大众心理学,2024,(12):18-20.
[2]邱燕华.CBT个案概念化技术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应用实践[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4,(27):54-57.
[3]吴静.心理辅导技术对智力发育迟缓儿童适应能力的培养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24,(2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