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作者

乔海霞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农牧局综合保障中心 010200

引言:玉米作为我国农业生产体系中的核心作物,在粮食供应、畜牧养殖和工业原料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尽管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长,但产量提升却遭遇发展瓶颈。传统施肥过程中,农户往往凭借经验盲目施肥,忽视玉米生长规律与土壤特性,造成肥料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引发土壤板结、水体富营养化等生态问题。因此,深入探究施肥方式与玉米生长及产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求科学有效的施肥优化策略,已成为当前玉米产业提质增效的迫切需求。

一、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饲料及工业原料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经济发展。然而当前部分玉米种植过程中,仍存在盲目施肥、过量施肥、施肥方式单一等问题。传统撒施方式易导致肥料挥发流失,一次性大量施肥常引发玉米前期徒长、后期脱肥,这些不合理的施肥方式不仅降低肥料利用率,还会加剧土壤板结、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科学的施肥方式能够根据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精准供给肥料,促进根系发育与植株健壮生长,进而显著提升玉米产量。所以系统探究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机制,是优化玉米种植管理、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所在。

二、优化施肥方式提升玉米产量的策略

(一)精准化配方施肥,优化养分供给

精准化配方施肥是要以玉米的生长规律和土壤特性为依据,核心就在于精准确定肥料中各元素的配比。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差异显著。

要实现精准化配方施肥,我们首先需要对土壤进行全面检测,通过专业的土壤检测机构,分析土壤中氮、磷、钾等大量元素以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其次,我们要结合目标玉米品种的生长特性和产量目标,制定科学的施肥配方。例如,某高产玉米品种,目标产量为每亩 800公斤,根据其生长需求和土壤检测结果,可以制定基肥中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2000 公斤、三元复合肥 40 公斤;苗期根据长势,每亩追施磷肥 5 公斤、钾肥 3公斤;拔节期每亩追施尿素 15 公斤、钾肥 5 公斤;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 20公斤;并在玉米生长前期,针对缺锌土壤,每亩基施硫酸锌 1 - 2 公斤。此外,在施肥过程中,我们还应根据玉米生长的实际情况,如植株长势、叶片颜色等,灵活调整施肥量和施肥时间,确保玉米在整个生长周期都能获得精准且充足的养分供给,实现高产优质的种植目标。

(二)分期调控施肥时期与频次,匹配生长节律

在玉米种植实践中,不少农户仍沿用传统一次性施肥的粗放模式,这种方式看似省时省力,实则难以契合玉米动态变化的养分需求,很容易造成前期肥料过剩引发徒长、后期脱肥导致早衰等问题。玉米作为典型的阶段性需肥作物,它生长过程中的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等阶段,对养分的需求量与需求种类都有显著差异,所以分期调控施肥时期与频次,匹配其生长节律,是成为优化施肥、提升产量的重要策略。

在播种前,农户要以有机肥与复合肥结合施足基肥,像腐熟农家肥富含多种养分和有机质,能为玉米生长奠定长效营养基础,配合适量复合肥快速补充初期所需的氮磷钾,就可以促使玉米幼苗快速扎根、茁壮成长。进入玉米拔节期,植株生长速度加快,此时农户应根据土壤肥力和玉米长势,每亩追施尿素 10 -15 公斤,为植株拔节提供充足的氮素营养,促进茎秆快速生长、叶片舒展。当玉米生长至大喇叭口期,这是决定果穗大小和籽粒多少的关键时期,农户要重施氮肥,可每亩追施尿素 20 - 25 公斤,同时搭配 5 - 8 公斤钾肥,来满足雌穗分化与籽粒形成对养分的大量需求,保障玉米果穗发育良好。到了灌浆期,为了防止植株早衰,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籽粒饱满度,农户可每亩追施尿素 5 -8 公斤,或者通过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补充磷钾元素,增强叶片光合作用,促进干物质向籽粒运输。除了把握关键追肥时期,增加追肥频次也不容忽视。农户可以改变以往单次大量施肥的做法,把肥料分3 - 4 次少量施用。比如,原本计划一次性追施 30 公斤尿素,可改为分三次,每次追施 10 公斤左右,这样能让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持续获取养分,减少因单次施肥过多导致的养分流失,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确保玉米在整个生长周期都能“吃好喝好”,实现增产增收。

(三)创新施肥技术与方法,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农户可以推广深施、条施、穴施等精准施肥技术。农户在施用基肥或追肥时,采用机械或人工的方式,把肥料深施至土壤 10 - 15 厘米处,这样一来,氮肥不易挥发到空气中,磷素也不会快速被土壤固定,肥料能够更好地保存在根系密集层,便于玉米根系吸收利用。条施和穴施则是将肥料集中施在玉米植株附近,比如条施可以沿着玉米种植行开沟施肥,穴施则是在玉米植株旁挖穴施肥,这种方式增强了局部养分浓度,引导玉米根系向肥料集中区域生长,提高根系对养分的摄取效率。此外,引入水肥一体化技术也是关键。有条件的农户可以在玉米田中铺设滴灌系统,把肥料溶解在水中,通过滴灌管道把水肥混合液精准输送到玉米根部。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农户还可以根据其需水需肥规律,灵活调整水肥的供应量和比例。比如在玉米苗期,需水量和需肥量较少,农户通过滴灌系统少量多次地供给水肥;到了生长旺盛期,加大水肥供应量,确保玉米生长需求。这种技术不仅能节水省肥,避免因过量灌溉导致的养分淋失,还能保持土壤结构稳定,尤其适用于干旱地区或保水保肥能力差的土壤,让玉米在良好的水肥环境中茁壮成长,有效提升产量和品质。

结语

精准化配方施肥、分期调控施肥以及创新施肥技术的应用,不仅显著提升了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还对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然而,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气候、土壤条件差异显著,农业生产面临的实际情况复杂多样。未来研究需进一步结合区域特性,深化施肥方式的适应性研究,持续完善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 马占旗 , 姬丽 , 李稼润 . 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J]. 农业科学研究 ,2022,43(02):25-29.

[2] 于晶 , 郑在环 , 于慧玲 , 等 . 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22,(01):6-7+11.

[3] 赵飞燕 , 吴秋平 , 韩燕 . 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J]. 山西农业科学 ,2018,46(10):1668-1670+1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