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
李雨晴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恒山路小学 223800
小学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创意能力的重要学科,但传统教学中存在诸多局限:一是资源获取受限,农村或偏远地区学校难以接触优质美术作品,学生审美视野狭窄;二是创作形式单一,多以“绘画、手工”为主,缺乏数字化创作体验,与时代发展脱节;三是评价反馈滞后,多依赖教师课后批改,学生难以及时获取改进建议,互动性不足;四是文化理解浅层,仅通过文字或图片介绍美术作品背景,学生难以深入感知背后的文化内涵。信息技术以“直观性、互动性、开放性”为特点,能够有效破解这些困境:通过“VR 虚拟展厅”让学生“走进”卢浮宫欣赏《蒙娜丽莎》,通过“数字绘画软件”实现“无颜料创作”,通过“在线评价平台”实现即时互评……在此背景下,探索信息技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既是响应课标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字美术素养的关键举措。
一、数字资源活化审美感知——从“静态观看”到“动态体验”
(一)利用“虚拟展厅 + 细节放大”,深化图像识读
针对“优质美术资源匮乏”问题,借助“数字博物馆、VR 展厅”设计“沉浸式欣赏”活动:
低年级(1-2 年级):学习“形状认知”时,打开“故宫博物院在线展厅”,引导学生观察“太和殿的圆形屋顶”“宫殿的长方形门窗”,用“屏幕标注”功能圈出不同形状,同时播放“故宫建筑讲解”音频,让学生在欣赏中认知形状;
中年级(3-4 年级):学习“民间剪纸”时,进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的“剪纸专题”,点击“细节放大”按钮,观察剪纸中的“吉祥纹样(如福字纹、鱼纹)”,并观看“剪纸艺人制作过程”的短视频,理解“剪纸的技法与寓意”;
高年级(5-6 年级):学习“西方油画”时,通过“卢浮宫 VR 展厅”,让学生“虚拟行走”至《蒙娜丽莎》前,放大观察“人物的眼神”“背景的透视效果”,同时结合展厅内的“语音讲解”,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
(二)利用“微课 + 情境动画”,激活审美兴趣
针对“审美讲解枯燥”问题,制作“美术微课 + 情境动画”,让审美学习更有趣:
主题微课:教师围绕“色彩情感”“构图技巧”等主题,制作5-8 分钟的微课,如“色彩情感”微课中,用动画展示“红色代表热情(春节场景)”“蓝色代表宁静(海洋场景)”,配合互动提问(“看到绿色,你会想到什么场景?”);
情境动画:将美术知识融入故事,如学习“透视原理”时,制作“小明的绘画之旅”动画,讲述“小明通过调整物体大小(近大远小),让画面更立体”的故事,让学生在看动画中理解透视知识。
二、数字工具创新美术表现——从“传统创作”到“数字生成”
避免“重数字轻传统”,设计“传统技法 + 数字工具”的融合创作任务
低年级:学习“水墨画”后,先用毛笔在宣纸上画简单的“竹子”,拍照上传至“涂色 APP”,用数字工具给竹子添加“彩色背景(如蓝天、草地)”,形成“传统水墨 + 数字色彩”的作品;
中年级:学习“泥塑”后,用黏土制作“小动物”,拍照上传至“画图3D”,添加“数字场景(如森林、河流)”,并给小动物添加“动态效果(如走路、叫)”,制作成简单动画;
高年级:学习“书法”后,用毛笔书写“福”字,拍照上传至“Canva 可画”,设计“春节福字海报”,添加数字元素(如灯笼图案、吉祥文字),打印后用于家庭装饰。
三、数字平台优化互动评价——从“单一反馈”到“多元互动”
利用“钉钉群文件夹、班级博客”搭建“班级数字作品库”,学生完成作品后即时上传,教师与同学即时评价:
上传要求:学生上传作品时,需附带“创作说明”(如“我用蓝色表现海洋的宁静,用小鱼图案表现海洋生物”);
评价方式:教师用“批注功能”标注作品优点,如“色彩搭配协调”与改进建议,如“可添加海浪线条让画面更生动”。同学用“留言”表达观点,如“我喜欢你画的小鱼,很可爱!”);
四、数字场景深化文化理解——从“文字认知”到“沉浸体验”
让学生用数字工具创作“美术文化故事”,在创作中深化理解:
中年级:学习“剪纸中的吉祥文化”后,用“动画制作软件”(如“剪映”)制作“吉祥剪纸的故事”,将“鱼纹剪纸象征年年有余”“福字剪纸象征福气”等文化内涵融入动画;
高年级:学习“长征主题美术”后,用“Canva 可画”制作“长征美术故事册”,收集“长征主题绘画”,如《过草地》,配上文字说明“这幅画表现了红军过草地的艰难,体现了坚强不屈的精神”,并分享给低年级学生,实现“文化传承”。
五、结语
信息技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不是“传统教学的简单替代”,而是“以技术为翼,赋能美术素养培养”的创新实践。它让美术资源更丰富、创作形式更多元、评价互动更高效、文化理解更深入,为小学美术课堂注入新的活力。随着“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融合将更深入。但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以美育人”的核心不变——信息技术始终是服务于“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创意能力、文化自信”的工具。唯有坚守这一核心,才能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助推器”,让每一位学生在数字时代都能感受美术的魅力,绽放创意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陈鹏腾 . 信息技术手段辅助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 [J]. 试题与研究 ,2021(30):45-46.
[2] 古思域 . 小学美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探究 [J]. 美术教育研究 ,2021(21):184-185.
[3] 李旭文 . 信息化视角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对策分析与研究 [J]. 中小学电教 ( 教学 ),2020(05):49-50.
[4] 刘婕 . 信息化时代下美术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J]. 美术教育研究 ,2021(15):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