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庆市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学习倦怠的影响研究
巨汶杭
泰国博仁大学 泰国曼谷 10210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大学生面临更激烈的就业与升学竞争,学习倦怠问题日益突出,其中高职学生尤为严重(胡斌、张礼,2024)。学习倦怠不仅损害学生身心健康,还会降低学习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研究表明,高职学生职业目标不明确、职业兴趣与专业不匹配,容易导致学习意愿不足,进而产生学习倦怠,而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则对其倦怠具有显著抑制作用(Shabani etal., 2023)。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个体确立目标与发展路径的重要过程,是促进学生学业和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与此同时,专业承诺被认为是影响学习倦怠的重要因素,其水平越高,学生越能缓解学习倦怠。既有研究发现,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正向预测学生的专业承诺,从而间接降低学习倦怠(朱峻同等人,2023)。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职业目标能够决定个体的行为选择与努力方向,高水平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提升学生专业承诺,进而减少学习倦怠。
重庆作为中西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地区,高职院校数量多、学生规模大,且产业结构丰富,为研究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的关系提供了典型样本。因此,本研究以重庆市高职学生为对象,探讨其职业生涯规划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并检验专业承诺的中介作用。
2 研究假设
2.1 职业生涯规划对学习倦怠的影响
现有研究表明,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发现,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越高,其学习倦怠越低;大学生若具备清晰的职业目标,能够有效缓解学习倦怠。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还通过促进学习投入间接作用于学习倦怠。谢莉与尹洁(2021)的研究表明,生涯规划清晰度不仅能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参与,还能降低学习倦怠。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1 :中国重庆市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2.2 职业生涯规划对专业承诺的影响
研究表明,职业生涯规划能够通过明确学生的职业方向和发展路径,增强其对专业价值的认同,从而提升专业承诺水平。在清晰规划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理解所学知识与未来职业目标的联系,保持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和积极预期,这不仅激发学习动机,也增强了对专业的情感依附(王甜、周继红,2023)。当学生相信专业学习是实现职业目标的必要途径时,即使面对压力或挫折,也更愿意坚持投入,从而表现出更高的专业承诺(Guo et al., 2025)。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 :
H2 :中国重庆市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专业承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3 专业承诺对学习倦怠的影响
专业承诺体现了个体对所学专业的情感依附、价值认同和持续投入意愿(Guo et al., 2025)。较高的专业承诺能增强学生的目标感与意义感,使其在面对学业压力或课程困难时依然保持学习动力,投入更多精力,并有效降低学习倦怠(任安霁等人,2020)。相反,低水平的专业承诺容易导致动机减弱和负面情绪,从而加剧倦怠(孔令先、王少明,2020)。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3 :
H3 :中国重庆市高职学生专业承诺对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2.4 专业承诺的中介作用
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能通过增强学生对专业价值的认同与自我效能感,显著提升其专业承诺,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和持续投入意愿(Guo et al., 2025)。另一方面,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承诺水平较高的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或困难时更能保持目标感,减少负面情绪,降低倦怠风险(任安霁等人,2020)。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4 :中国重庆市高职学生专业承诺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学习倦怠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3 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探讨了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承诺与高职学生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职业生涯规划对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规划水平越高的学生,其学习倦怠程度越低。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专业承诺,而专业承诺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高水平的专业承诺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目标感与意义感,还能帮助其在面对学业压力与困难时保持坚持,从而有效缓解学习倦怠。高职院校应加强职业生涯教育,通过开设系统的生涯规划课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清晰的职业目标,增强对未来的认知和掌控感,从而进一步提升其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与专业承诺,最终改善学习状态并提升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Shabani, M. G., Sadeghi, A., & Torkan, H. (2023). The effectiveness of Savickas academic-career plan training on academic success and satisfaction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academic burnout. Sociology of Education, 9(2), 59-70.
[2] Guo, T., Sun, Q., Liang, Y., Li, D., Yan, H., & Wu, W. (2025). Vocational
students’career-planning clarity and learning engagement: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53(1), 1-13.
[3] 孔令先、王少明(2020)。思政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专业承诺调查与分析——基于西藏高校数据的实证研究。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5(2),210-215。
[4] 任安霁、张慧芳、张文超(2020)。临床医学本科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103-107
[5] 谢莉、尹洁(2021)。生涯规划清晰度对大学生学习参与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心理学探新,41(5),437-442。
[6] 朱峻同、孙昌隆、张婧雅、宋玉萍、邹敏(2023)。公费师范生的专业承诺在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倦怠间的中介作用。职业与健康,39(4),519-524。
[7] 胡斌、张礼(2024)。大学生学业倦怠现象及其应对策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8(5),49-51。
[8] 王甜、周继红(2023)。医学院校非医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自我效能感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皖南医学院学报,42(2),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