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徐智超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 辽宁大连 1166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逐渐成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初中英语作为语言学习与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学科,其教学目标已不再局限于知识传授,而是转向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与文化意识的综合培养。然而,现实中初中英语教学仍受应试导向影响较大,存在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节、教学方式单一及评价手段不合理等问题。如何在核心素养框架下优化教学已成为亟需解决的实践课题。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与终身发展中必备的综合能力与品质,其内涵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涵盖思维品质、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对于初中英语学科而言,核心素养强调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它要求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具备跨文化交际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出体现了教育从单纯知识传授向注重全面发展的转变,旨在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与个人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二、初中英语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2.1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应以交际为本,强调真实性输入与产出。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与情境活动,促使听说读写在真实语境中整合运用。辅以信息技术与形成性评价,强化表达训练与反思反馈,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灵活性与自主学习能力[1]。

2.2 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锻炼学生思维品质应在英语课堂中融入批判性与问题解决训练。教师通过探究任务与资料分析,引导语言推理、观点比较与证据评价;以分组讨论与论证写作强化创造性表达与元认知反思,提升学生以英语进行逻辑思考与独立学习的能力。

2.3 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念

培养学生正确文化观应在教学中融入跨文化教育与比较分析。教师以文本与课堂讨论为载体,帮助学生理解文化价值与交际习俗,培养尊重与包容。通过体验活动,促使学生识别文化偏见,以平等批判视角看待差异,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在内容设置上普遍存在单一化倾向。课堂教学多以教材为唯一资源,过于强调词汇、语法和阅读理解的机械训练,忽视听说能力与跨文化理解的培养。很多课堂内容围绕应试展开,偏重解题技巧和知识点记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足。同时,教材与真实语言环境脱节,缺乏多样化语料和生活化情境,学生难以在实践中运用英语。内容结构的单一不仅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削弱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整体育人目标。

3.2 教学方法陈旧

在教学方法上,部分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讲解—操练—记忆”模式,课堂互动有限,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思维参与与自主探究。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新型教学理念的理解与应用不足,课堂重心仍集中于知识点灌输,忽略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此外,课堂节奏过于固定,缺乏因材施教和灵活调整,学生差异未能得到充分关注。这种方法上的陈旧性,不仅影响课堂效率,还使学生在实际语言交流中缺乏训练和信心。

3.3 教学评价不完善

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仍偏重终结性考试,过分强调分数和结果,忽视过程性表现与综合能力的体现。学生往往将学习目标局限于应对考试,忽略语言实践与思维发展的价值。评价标准单一,侧重书面测试,对口语表达、合作能力、跨文化理解等方面缺乏有效考查。同时,教师在课堂中缺乏多元评价手段,未能通过观察、档案袋或同伴互评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过于结果导向的评价模式,使学生学习动机受限,难以全面展现英语学习的过程性成果和个体差异。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应以语言能力、学习能力与文化意识的统筹培养为目标,强调任务驱动与情境化教学,通过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创新与评价改革实现目标导向。

4.1 丰富教学内容

丰富教学内容应围绕核心素养重塑教材与课堂资源,突出主题语篇、跨文化素材与跨学科项目的系统整合,兼顾词汇、语法与语用的情境化呈现。教师应设计任务链与项目式学习单元,引入真实语料、多模态文本与信息技术,增强输入的真实性与文化背景信息;设置分层拓展与校本课程,结合校外实践与社区资源,促进语篇能力、跨学科迁移与信息素养同步提升,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并增强课堂生命力[2]。同时,应与课程标准和形成性评价相衔接,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与连续性发展路径。

4.2 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需以学生为中心,倡导任务型、探究式与合作学习的有机融合,强调问题情境与真实交际的设计。课堂既要重视输入理解,也要创造产出机会,通过角色扮演、项目探究、学科渗透与跨文化讨论促进语言生成;借助翻转课堂与教育技术实现个性化学习与即时反馈,利用同伴互评与学习档案支持反思。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设计者与促进者转变,应掌握策略教学与课堂节奏调控技能,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元认知素养及批判性思维,支持长期语言习得,并注重评价与改进。

4.3 完善教学评价

完善教学评价应实现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以促进学习为目的构建多元化指标体系,覆盖语言技能、交际能力与学习策略。评价方法需包括观察记录、口语测评、作品档案与项目化成果,同时引入同伴互评、自评与教师诊断性评价以呈现学习轨迹 [3]。评价信息应及时反馈并用于分层教学、个性化辅导与课程调整,保证评价与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相一致。通过建立电子学习档案和定期教学反思机制,可实现评价结果的可视化与持续改进,支撑核心素养的长期形成,并结合家校沟通形成支持性反馈闭环。

4.4 强化教师专业发展与组织保障

强化教师专业发展与组织保障是实施核心素养导向教学的关键保障。应通过系统化培训、课堂观摩、行动研究与校本教研提升教师课程理念与教学设计能力,支持教师在教材重构、任务设计与评价实施中进行实践创新。学校层面需给予时间、资源与技术支撑,建立跨学科教研机制并推动教研成果转化为课堂实践;同时完善激励与评价机制,认可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成果。通过制度化路径与持续专业发展,确保教师队伍具备推进核心素养培养的能力,推动教学效果可持续改进,并注入数字化资源以拓展视野。

五、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理念为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其关键在于教学目标与策略的全面转型。教师应在课程内容、课堂设计与评价体系中落实素养导向,避免片面追求分数的倾向。同时,学校与教师需形成合力,通过组织保障与专业发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并适应未来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 孙丽丽 .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探究 [J]. 中学生英语 ,2025,(26):27-28.

[2] 尹文贵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探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5,(12):114-117.

[3] 张 继 刚 . 核 心 素 养 背 景 下 的 初 中 英 语 教 学 策 略 [J]. 中 学 生 英语 ,2025,(2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