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地下室工程防渗漏应用分析

作者

马金虎 时帅印 孙国庆

341225199507246316 341281199603016095 342222199304056813

Abstract: Basement leakage s and pro s of leakage in b nt slabs, rior walls, and roof slabs through practical engineering cases. Findings indicate that leaks predominantly occur at stress concentration zones such a trips, and penetrating pipes. Three root causes are identified: design flaws, material degradation, and substandard construction practices. Enhanced measures for vulnerable areas including basement slabs, sidewalls, and roof structures are detailed, offering theoretical frameworks and technical guidance waterproofing treatm underground facili

Keywords: Basement Leakage; Basement Floor Slab; Exterior Wall; Roof Slab; Leakage Causes; Remedial Measures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土地空间缩小与人口数量增加,导致地下室工程规模日益扩大,渗漏问题成为制约其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我国地下工程渗漏率高达 57.51%[1],渗漏投诉占比总投诉的 50% 以上 [2]。渗漏不仅导致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结构失稳[3],还可能引发地基沉降等次生灾害。现有研究多聚焦单一修复技术,缺乏对渗漏机理与综合治理的系统分析 [4]。本文基于工程实例,总结分析地下室渗漏原因,详细介绍各渗漏部位防治措施。

1 工程概况

以某市高层住宅小区为例,占地面积约 34077.89m2,总建筑面积约 88515.29 ㎡,其中地上约 64293.55m2,地下约 24221.74m2,人防车库 6633.71m2。含 11 栋住宅楼及 4 个配套用房。地下一层,地上最高 17 层,由 1 栋 10 层住宅,建筑高度最高 54.75m。项目地处闹市区,周围环境相对复杂,西、南两侧为城市主干道,北侧为 2 层商业广场,东侧为支流,宽度约 10m,深度约 6m。洋房主楼筏板厚度550mm,高层主楼筏板厚度700mm,大地库范围筏板为400mm,外墙为300mm,顶板为250~350mm,防水等级P8。防水设计如表 1 所示:

表1 防水设计材料统计表

2 地下室渗漏原因分析

2.1 设计原因

(1)在勘察阶段,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测结果与实际出入较大,勘察设计不详细。如建设用地原为工业性厂房用地,原状土和地下水存在腐蚀性,对防水材料存在一定的腐蚀性。

(2)地下室在设计方面存在着防水能力不足、节点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也会引发地下室渗漏水问题。如地下室底板设计为 1.5mm 厚高密度聚乙烯 HDPE 预铺防水卷材,而地下室外墙设计无卷材,为两道涂料防水,使得地下室的防水卷材无法形成闭环,底板的卷材与外墙防水连接存在朝天缝,存在渗漏隐患

(3)降水深化阶段,为压降项目成本,项目地下室占地两万四千平方米仅在场地局部水位较高的位置设置降水井共计 18 口,导致防水施工过程中存在积水现场,防水存在破坏风险。

2.2 施工材料原因

(1)项目因当地政策原因出土受限,地下施工周期较长,经历了冬季、夏季、雨季,现场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防水材料储存不当,或防水施工完成后未及时隐蔽造成的防水材料损坏。

(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原料也是影响地下室渗漏原因之一。房建项目一般采用商品混凝土,面对当前房地产行业下行的局面,混凝土供应商为谋取更大的经济效益,采用劣质的原材料,水泥的类型、骨料的颗粒级配以及外加剂的种类,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进而导致裂缝的发生。另一方面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也会导致地下室渗漏,水胶比过大或掺合料过多均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导致结构开裂。

(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形成蜂窝孔洞。混凝土养护不到位或根本没有养护,使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水化后的余水急剧大量蒸发,冲破混凝土内部的毛细孔壁,使毛细孔连通形成了漏水通道,造成渗漏。

(2)施工缝及后浇带浇筑前凿毛不彻底,混凝土浇筑前垃圾和清理不到位,导致混凝土粘结度降低,后期出现渗漏。

(3)防水层施工不合格,地下防水完全靠防水层黏结形成全封闭防水系统整体防渗,防水层搭接部位黏结不牢固、不严密、搭接长度不足,使防水层没有形成完整的防水体系,起不到防水作用。(4)后浇带封闭时间过早,现场施工过程中,仅考虑施工便利性,后浇带两侧的结构未达到沉降要求,提前封闭后浇带,两侧结构沉降不一致导致后浇带撕裂,产生裂缝。

(5)后浇带转角处未采用成品止水钢板,止水钢板搭接处采用现场焊接,焊接成型质量差,导致出现渗漏情况。(6)地下室外墙最易渗漏的位置:预留洞口、外墙螺杆眼,外墙预留洞口的封堵未按要求实施,外墙止水螺杆、止水片等材料大小、尺寸不符合要求,都是造成外墙渗漏的重要原因。

3 地下室防渗漏易渗点处理措施

3.1 材料管控

(1)项目进场后,要对地质情况进行调查与复核,组织业主、设计、勘察、监理等单位进行论证,选择合适项目特点的防水方案。(2)项目应提前进行考察,选择具备相关资质的优质拌合站进行合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定期对拌合站的实际配合比,原材料进行抽检

(3)防水材料、止水螺杆、封堵材料进场应查验合格证、质保书及材料厚度等参数,并及时对材料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后方可用于现场施工,保证防水材料质量。

3.2 防渗措施

地下室易渗漏的部位主要为桩头、底板后浇带、底板外墙根部、外墙螺杆眼、穿墙预埋管、顶板后浇带以及出地下室立管,下面分别阐述各部位加强措施。

4 结论

地下结构渗漏作为建筑工程典型质量缺陷,其修复工艺复杂且易诱发次生风险,不仅显著影响居民生活品质及建筑功能完整性,更将导致企业信誉度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折损。本文系统总结了地下室工程渗漏的主要原因,并分别从设计、材料、施工等三个方面明确相应控制措施,避免了地下室大面积渗漏情况的发生,极大的增加了地下室结构的应用范围及功能。

参考文献

[1] 刘星 , 肖绪文 , 徐洪涛 , 等 . 我国防水工程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J]. 施工技术 , 2021, 50 (03): 5-8.

[2] 胡骏 . 我国建筑防水工程质量问题综述 [J]. 中国建筑防水 , 2013, (10): 1-7.

[3] 郭晓朋 .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防治研究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 2024, (23): 180-182.

[4] 何正伟 , 张俊 , 姚良露 . 建筑地下室防渗漏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J]. 建筑技术开发 ,2019,46(1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