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融入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路径
易秀敏
高明初级中学 635100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群体中漠视、虐待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凸显了生命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本文通过分析初中生物教学现状,提出了设计趣味导入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开展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生命的奥秘以及结合生活实例强化学生珍惜保护生命的意识等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详细地阐述了这些策略的具体实施方式,旨在为为初中生物老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生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探索
引言
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与规律的学科,它为生命教育提供了天然的载体。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生命本质,培养尊重、珍惜与保护生命的意识,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道德品质形成。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会遇到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比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理解不充分等。因此,教师探索有效的生命教育融入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设计趣味导入,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这章节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能深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命教育内涵。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趣味导入环节,来化解这一困境。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热情,还能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生命在不同行为模式下的适应性与独特性,从而让生命教育在生物教学的起始阶段就得以有效扎根。
例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段关于的动物行为视频片段。视频中,蜘蛛在角落精心编织错综复杂的蛛网。突然画面一闪,切换到一群小鸭子初次下水。它们在水面上扑腾着稚嫩的翅膀,脚丫子欢快地划动,尽管身形略显笨拙,但那种与生俱来的对水的亲近感和在水中保持漂浮、游动的能力展露无遗。然后视频又出现了一只小狗,它轻松地跳过一个个彩色的圆环,稳稳地接住主人抛来的飞盘,还能根据主人的指令准确地做出坐下、趴下、打滚等动作。然后教师适时地暂停视频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区分出刚才看到的哪些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哪些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学生们开始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有的学生说:“蜘蛛织网肯定是天生就会的,因为这是生存的基本技能。而小狗的那些精彩表演是因为我们通过奖励、重复指令等方式,让小狗逐渐掌握了这些复杂动作。”教师通过设计这样的趣味导入环节,不仅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后续深入开展生命教育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开展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生命的奥秘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2]。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只依靠课本上的内容和教师的讲解,往往只能停留在表面的概念记忆,不能真正领略生命在行为塑造过程中的精妙与复杂。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实验探究活动,以此来帮助学生深入到生命现象的核心去感知其内在逻辑。
例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开展“蚂蚁觅食行为探究”实验。教师事先在讲台的一变放置一块带有糖液的小纸片作为食物源,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行为。学生会发现蚂蚁可以迅速地找到糖液,这是蚂蚁的先天性觅食行为在起作用。然后教师在蚂蚁行进的路线上设置一些障碍物,比如小纸片、小树枝等,继续引导观察蚂蚁。学生可以看到蚂蚁会不断地尝试绕过障碍物,这种在遇到新情况时调整行为路径的表现就是学习行为的体现。学生通过参与这个实验,可以直观地理解先天性行为为动物生存提供了基础保障,而学习行为则能让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从而深刻感悟生命在不同行为机制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体会到生命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这些行为模式的奥秘。
三、结合生活实例,强化学生珍惜保护生命的意识
生命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并促使其践行。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明白生物知识并非仅存在于书本与课堂,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能与知识迁移能力,促进学生对生命教育内涵的深入领会与实践运用,达到知行合一的学习目的。
例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生动地讲述马戏团动物的经历:“马戏团的狮子,本来应该在广袤的草原上自由驰骋,凭借它与生俱来的捕猎本能(先天性行为)追逐猎物。但是它们在马戏团里被禁锢在狭小的铁笼之中,被迫学习各种违背天性的表演动作(学习行为),比如钻火圈、跳高台等。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让它们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与野性。并且许多动物因为训练中的意外受伤,失去生命。而这一切只是为了满足人类娱乐的需求。”学生们在聆听这些故事的过程中会意识到,动物并非是供人类取乐的工具,它们有着自己的情感与需求,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和善待。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倡导学生们拒绝观看动物表演等行为,以实际行动来珍惜和保护动物生命,从而真正实现生命教育从认知到实践的跨越。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实施设计趣味导入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开展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生命的奥秘以及结合生活实例强化学生珍惜保护生命的意识等策略,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使其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最终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懂得感恩和珍惜生命的公民。
参考文献
[1]杨灵凤.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J].智力,2023,(24):21-24.
[2]仇强生.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22,(01):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