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物理单元教学实践困境与突破
李莉
武山县第一高级中学 741000
引言
物理教育既担负着知识传授的任务,又担负着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和理性精神。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导向已成为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的关键标准。但在具体操作时,单元教学往往陷入应试压力裹挟之中,表现出目标狭窄、途径固化,练习弱化。对单元教学内涵,困境及突破路径进行研究,对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试图从教材、课堂及学习方式等多维度切入寻求物理单元教学优化策略。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物理单元教学的基本内涵
(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与要求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涵盖物理观念、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四个方面。物理观念需要学生认识自然规律,能够迁移应用,科学思维注重逻辑推理,抽象建模与实验验证相结合,探究能力则表现在自主提出问题上、设计实验与分析结果综合程度,科学态度体现在理性精神,实事求是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在高中阶段进行学习,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为了指导学生利用物理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需要基于素养结构来进行教学过程,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统一起来,切忌目标片面化趋势。学生通过深刻了解物理现象,可以形成一个科学的整体世界观,而这一过程又是核心素养得以有效降地的重要保证[1]。
(二)单元教学理念的转变与价值定位
单元教学是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的观念变化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向。传统教学更加强调章节独立性,易导致内容割裂且学生很难形成对物理的系统认知。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教学突出主题统领,以问题链、任务驱动等方式融合不同的知识点,让学生对知识系统化、能力多维化。单元教学不只是一个知识传递过程,还担负着对学生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培养的作用。在目标定位上,教师要注重学科逻辑和学生发展需要相结合,从情境设计、实验探讨以及应用拓展等方面引导学生积累问题解决经验,逐渐形成科学思维品质以突出学科教育育人价值[2]。
(三)人教版教材单元设计的导向作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在单元设计上体现出学科逻辑和核心素养要求相统一。它的安排以主题引领为主线,以设问导入、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借助问题链逐层递进,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知识框架。教材中注重实验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规律,促进思维条理性,培养探究能力。同时教材也密切联系科技发展和社会实际,把抽象理论和现实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化了所学知识的时代感和价值感。
二、高中物理单元教学的实践困境
(一)教学目标落实中的偏差与不足
就高中物理教学而言,一些教师的目标设置过于注重应试导向,致使知识覆盖成了重中之重,而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却常常被忽略。教学目标出现笼统、模糊现象、分层设计、可操作性不强,课堂活动很难有效衔接目标。考试压力使教师更加注重解题技巧的培养,而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方法,但很难真正领悟物理规律内在逻辑。知识掌握和素养培养脱节使教学成果仅停留于短期效果难以支持学生长期发展需要。这一目标落实上的偏差,既弱化课堂价值又影响学科育人本质功能的发挥。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与单一化
目前的物理课堂仍然是以讲授为中心,教师处于核心地位,学生探索和交流的机会受到限制。教材中虽然提供实验与任务驱动的内容,但是受课时,器材及教师习惯等因素的限制,常常没有完全落实。单一化模式易弱化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缺少活力和深度,学生只靠被动接受,不主动构建。长期如此,学生容易形成机械化学习倾向,重解题结果,轻科学思维养成。教学模式的局限直接影响了核心素养的实现,使得课堂效果仅停留于知识传递层面而缺少对思维品质和能力发展的支持。
(三)学生学习方式与核心素养培养的脱节
很多学生习惯于靠教师讲解、课后训练等方式进行学习,对于知识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记忆和套用公式这一水平上。为了应付考试,他们常常片面追求题目数量及技巧积累而忽略对物理本质的挖掘和思维方法的训练。在实验学习环节,有的学生参与程度不高,把它看成一个完成作业的过程而不是探索规律的契机。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很难形成科学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高中物理单元教学的突破路径
(一)科学重构单元教学目标体系
为了使核心素养得以落地,教学目标体系需突出知识,能力和价值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目标设计要综合考虑学科逻辑和学生认知特点,强调层次性、可操作性。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应避免简单地追求知量,应注重提高思维品质和探究能力。通过分层次目标构建,教师可以更加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从不同层面获得发展。重构目标体系,既明确教学方向又为课堂活动提供操作依据,使得单元教学的实施更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与资源整合
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增强探究性和互动性。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问题讨论、实验设计等方式,启发学生在沟通中构建知识、发展思维。利用信息化资源还可以扩宽课堂边界,将物理学习和现实生活,科技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习趣味性和实践性。教材、实验器材和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有助于形成开放而多元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和资源可以打破单一化的窘境,促进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真实情境,促进核心素养培养。
(三)突出探究与实践环节,促进核心素养落地
探究和实践环节对于单元教学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实验不但是验证结论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设计和思维训练,发展独立思维、合作意识。实践活动内容能从生活和社会实际出发,指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规律,通过建模和推理找到解答。
结论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求教师准确把握目标设定中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均衡,还要求课堂方式不断革新和资源有效融合。单元教学的价值既在于构建知识体系,又在于形成思维品质和科学精神。通过加强探究和实践环节可以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加深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研究显示,只有从整体设计,课堂实施和学生参与三个层面形成合力,才能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地,进而促进高中物理教育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闵勇敢 . 基于大单元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 [J]. 学周刊 ,2025,(23):47-49.
[2] 黄景秋 . 素养导向下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开展策略 [J]. 家长 ,2025,(2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