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创新路径
张鑫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第四中学 157600
一、引言
在教育不断革新的当下,核心素养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指向。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的重要构成,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与语言智慧。然而,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充分挖掘其价值。探寻创新路径,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优化文言文教学,对提升学生语言、思维、审美及文化传承能力,让文言文重焕生机,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
2.1 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当前,部分高中文言文课堂仍以教师讲授为主,逐字逐句翻译、讲解语法知识成为主要流程。这种模式虽能让学生掌握基本字词和句式,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自主思考与探究,难以深入理解文本内涵,也无法有效提升核心素养。例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中,若仅关注字词讲解,学生很难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文章的文学价值。
2.2 对核心素养落实不足
在文言文教学里,部分教师未能充分将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融入教学目标与过程。教学多侧重语言知识传授,忽视了思维训练、审美培养及文化内涵挖掘。如《赤壁赋》教学,若不引导学生体悟文中的哲学思考与审美意境,就难以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
2.3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文言文语言古奥、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加之教学方法缺乏吸引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许多学生将文言文学习视为负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机械记忆,无法真正领略文言文的魅力,不利于教学效果提升和学生长远发展。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创新路径
3.1 创设情境教学,增强学生代入感
教师可通过创设生动情境,如角色扮演、情境再现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言文所描绘的场景。在《鸿门宴》教学时,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鸿门宴中的人物,演绎对话与情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与复杂局势,提升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增强对文本的理解与记忆。
3.2 开展群文阅读,拓展学生思维
选取与课文相关的多篇文言文进行群文阅读,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学习《劝学》时,可结合《师说》《送东阳马生序》等探讨古人关于学习的观点与方法。通过群文阅读,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培养比较、归纳、批判性思维,提升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3.3 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
借助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丰富的文言文学习资源。如在讲解《滕王阁序》时,播放滕王阁的图片、视频,展示其雄伟壮丽的景象;播放名家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音韵之美。还可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拓展资料、组织讨论,丰富学习体验,助力核心素养培养。
四、创新教学方法的实践策略
4.1 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应依据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结合文言文的具体教学内容,制定全面、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以《陈情表》为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应设定为让学生理解文中 “险衅”“闵凶”“逋慢” 等重要字词的含义,掌握 “以”“于” 等虚词的用法以及被动句、判断句等特殊句式,并能准确翻译全文;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目标可设定为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陈情思路,理解作者如何从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的身世入手,层层递进地表达自己 “愿乞终养” 的愿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要让学生体会文章真挚恳切的情感,感受其 “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的艺术魅力,提升审美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则是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体现的传统 “孝” 文化,理解 “孝” 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增强文化认同感和传承意识。这样的教学目标既涵盖了知识技能的学习,又关注了学生素养的提升,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4.2 组织多样化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多样化的课堂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组织小组讨论、辩论、演讲、情景剧表演等活动。在《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中,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 “烛之武成功退秦师的关键因素” 展开小组讨论。有的小组可能认为是烛之武自身的智慧和辩才,他能够准确把握秦晋两国的利益关系,层层剖析利弊,说服秦伯退兵;有的小组可能认为是郑伯的勇于认错和善于用人,他能够放下君主的架子,向烛之武道歉并恳请其出山;还有的小组可能会从当时的局势出发,分析秦晋之间的矛盾为烛之武的成功创造了条件。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如 “我心中的烛之武”,让学生在表达中深化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进一步提升核心素养。
4.3 注重教学评价多元化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应改变传统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内容上,除了关注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字词解释、句子翻译、课文背诵等,还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提出问题的质量、合作学习的效果等;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如文言文赏析、读后感、小论文等;关注学生的实践成果,如角色扮演的表现、群文阅读的报告等。评价主体上,应实现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价要客观公正,既要指出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也要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学生自评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学生互评则能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例如在群文阅读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先自评在阅读过程中运用了哪些阅读方法,有哪些收获和困惑,然后小组内进行互评,讨论彼此在阅读和分析文本时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五、结论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创新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现状,采取创设情境、群文阅读、信息技术融合等创新路径,并实施精心设计教学目标、组织多样化活动、注重多元评价等实践策略,能够有效改善文言文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实现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传承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成俊 .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论说类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5.
[2] 黄小娟. 高中语文文言文层级阅读教学研究[D]. 贵州师范大学,2025.
[3] 郑海燕 .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5,(03):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