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互联网 ty 背景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段琪 刘红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723002

引言

近十年来,国家政策持续赋能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为职业教育转型升级与内涵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职教师作为职业教育实践的核心主题,须主动适应“互联网 + ”战略要求,革新教学范式、提升育人成效,进而为职业教育持续创新注入动力。

一、核心概念概述

教学能力即教师为切实达成教学目标、顺畅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期间展现出的系统性素养及综合技能,该能力涉及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等。基于信息化浪潮对教育的深刻影响,学界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定义各有差异,但大都依赖“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来开展研讨。综合前人研究,本研究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各阶段里,自如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质量的提升,并最终带动师生共同进步、实现教学效能最大化的综合性职业能力。

二、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外部支持体系建设价值

当前,职业院校教师普遍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方面的能力存在不足。在教学设计环节,表现为数字资源整合水平欠佳,教学策略及媒体选用单一化,情境创设能力也存在不足。教学实施中师生互动模式与教学行为较为僵化,技术故障应对能力依旧明显薄弱。此外,在评价环节中组织性不强,以结果为导向。数字化教研能力不足问题尤为突出,这些都阻碍了信息技术在教学研究与模式创新中的深化应用,也进一步限制了职业教育体系的深层变革。

尽管教师可通过自主学习与反思实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仅凭其自身,难以实现整体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质性发展。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系统、高效的外部支持体系,为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筑牢保障后盾,切实促进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

三、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外部支持体系现有困境

其一,院校管理层重视力度不足。高职院校普遍没有设立专门的信息化教学管理部门,管理体系零乱、资源整合水平较低。校级及院系领导层对信息化教学的深层内涵领会不深、推进思路模糊、配套措施迟缓,严重阻滞了能力建设的持续与深度拓展。

其二,规章制度与激励机制存在滞后。现有绩效考核体系未有效把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估纳入其中,缺少可操作性较强的相关评估细则,职称评定、薪酬调整等激励举措也未跟此能力挂上钩,进一步弱化了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主动性跟积极性。

其三,教学环境基础设施与资源平台建设水平低。多数院校硬件投入不足,现代化教学空间以及专业技术支持体系有欠缺,网络平台优质资源有限、更新滞后,致使教师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去搜集与整合资源,这不仅降低了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积极性,也进一步阻滞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与成长。

其四,信息化教学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不强。当前培训方案普遍出现目标模糊化、内容偏重工具操作而非教学法创新等现象,缺乏体系与连贯,培训项目也未把教师个体差异化需求纳入考量,且后续跟踪和反馈机制存在缺位,导致培训成果转化的效果欠佳,未能有力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及教学实践的根本性变革。

四、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外部支持体系的策略分析

1. 强化重视力度,加强组织引领。校级领导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决策核心,应切实提升信息化领导力,深入研究相关政策与理论,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发展规划,院系负责人应透彻领会政策,打造闭环管理机制,着力落实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高校还应设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为教师信息化能力发展做好保障支撑。

2. 促进环境营造,增添智慧资源。高职院校需进一步提升校园网络水平,增加智能化硬件设备配备,建设智能互动教室与虚拟仿真实训室,以此全面充实其基础设施并构建完善的运行维护体系。就数字化内容供给而言,应鼓动师生一同组建研发团队,促进院校间实现紧密合作与资源共享,提升数字资源质量及其实用性。

3. 夯实制度保障,激活教师内生动力。可利用设立专项奖励且明确评价标准,把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促使教师不断提高信息化素养。同时应对杰出教师进行表彰,提供展示平台与发展的契机,激励教师在信息化领域深耕不辍。

4. 优化培训体系,推动专业发展。院校管理者需依据教师实际诉求,谋划分层分类的培训安排,对一线教师需求开展调研,保障培训的实践性与针对性。为年长教师强化基础理论与教学融合能力的相关培训,对青年教师着重开展信息安全、伦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教育。可通过校本研修、区域教研、线上线下结合等多元手段来实施,实现个性化的需求。同时,形成常态化的成效评价及跟踪反馈机制,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持续提高给予精准供给。

5. 强化以赛促教,助力能力稳步提升。高职院校可对接国省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开展校级常态化的教学比拼活动,营造浓厚的信息化氛围。还可举办优质课评选、微课与在线课程制作比赛等,激发教师创新活力,并迅速把获奖成果予以推广,纳入资源库,确保其教学价值延续。组建信息化教科研学习共同体,也是进一步促使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键举措。

综上所述,唯有让政策引导、环境提升、培训优化、竞赛机理等多维度形成合力,才能切实持续提升教师信息化授课水平,真正提升人才培养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 对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要有新认知[J]. 人民教育,2022(Z1):1.

[2] 郑清洁 .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与教学成果培育分析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2,13(19):81-83.

[3] 杨玲 . 信息化 2.0 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建构[J]. 职业技术教育 ,2022,43(35):76-80.

[4] 张妮 , 黄柳萍 , 郭志豪 . 智慧教育时代职业教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途径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22(01)!56-63+108 .

课题编号:本文系 2023 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 +’背景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课题批准号:2023YJE3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