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实践探索

作者

王红凤

辽阳市辽阳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完成项目来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解决问题,与跨学科教学理念不谋而合,跨学科教学目的是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促进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跨学科元素,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探索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实践,对于推动英语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发展大有裨益。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

一、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价值

(一)促进语言与知识的深度融合

项目式学习在真实情境的语言实践中展开,学生运用语言时深入探索并理解其他学科知识。语言转变为知识获取与表达的工具,提升实用价值及学习兴趣。跨学科项目中需使用英语检索文献资料、梳理数据信息、构建知识框架、完成成果展示,语言应用能力得到系统性训练,多领域知识理解同步深化。传统教学通常局限于动物名称记忆与基础特征描述,项目式学习推动学生聚焦特定物种——以大熊猫为例,探究栖息环境、生存习性、保育策略等多元主题。英语成为研究工具:检索学术数据库、撰写科研报告、设计科普海报、制作影像资料,英语学习与生物学理论、生态保护实践、物种保育知识产生深度融合。

(二)培养跨学科思维与创新能力

跨学科教学促进学习者突破单一学科边界,多维度解析现象;项目式学习场景下,多领域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成为基本要求,这种整合过程需要跨学科思维能力的支撑——实践创新与思维重构的双重维度被激活,探索者需在问题解决路径中产出原创性解决方案。以"Food"教学模为例,常规教学模式止步于基础食物词汇识记与简易烹饪流程复现,项目式学习架构则延伸出"全球饮食文明探析"的立体框架;学习者深度解析地域性饮食传统形成机理,挖掘其历史沿革脉络与典型菜品特征,使用英语完成调研报告与展示陈述。语言能力训练与文化解码、历史溯源、烹饪化学等多元知识板块产生交织,个体创造力在展陈设计阶段得以释放:食品模型制作、交互式数字菜单开发、沉浸式餐饮场景搭建等多样化呈现形式涌现。

(三)增强学习动机与文化意识

项目式学习聚焦学习者主体性,围绕其兴趣需求展开,促使主动参与知识建构,跨学科项目使学生接触多元文化知识,提升文化认知与全球视野。以"Festivals"主题单元为例,常规教学通常局限于节日名称及庆祝方式的记忆。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可实施跨学科项目"世界节日文化",探究各国节日历史、习俗及庆祝活动,运用英语进行介绍展示。项目过程促进语言能力发展,加深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拓宽全球视野。关联学生兴趣点的主题设计进一步激发学习积极性与参与热情——这种教学策略既实现语言技能训练,又培育跨文化沟通能力,形成多维度的教育成效。

二、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实践

(一)小学英语与语文学科的结合

小学教育阶段,英语和语文作为语言类科目,存在跨学科融合基础,项目式学习将英语与语文内容结合,增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加深中外文化理解与比较。融合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创造力,发展跨文化交际素养,组织同一主题的阅读、写作及口语练习,学生在对比中掌握语言表达差异与文化特质,提升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实际效果。比如,学习小学英语"My School"课程时,其与语文教材"我们的校园"主题结合,设计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方案,教师指导学生以英文介绍校园设施及日常活动,同时使用汉语创作校园故事或日记,对比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项目启动环节,教师明确学习目标——观察校园环境、体验日常生活,运用中英文表达观察体会。学生分组开展校园探索活动,系统记录建筑分布、设施功能及日常活动,使用英语撰写简明校园导览,涵盖classroom(教室)、playground(操场)、library(图书馆)等核心区域的详细说明。

语文课堂中,学生们用汉语创作校园生活小故事或日记,描述难忘活动或同学互动。班级随后举办校园中英文展示会——学生用英文进行校园介绍,汉语朗读故事或日记,听众同学分析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式、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活动有效提升学生双语应用水平,增进跨文化认知。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校园中英文手册,整合双语素材成为文化交流资料,供来访班级参考使用。实践过程促进知识应用,同时培养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文字成果装订成册时,学生们自发设计插画排版,不同语言版本采用对比式页面布局,直观展现表达差异。这种双语对照模式逐渐发展为校园传统项目,每年秋季学期更新内容。手册扉页附有二维码链接,扫描可观看学生录制的中英文朗读视频,动态呈现语言韵律特征。图书馆设立专门展架存放历年版本,形成独特的校本文化资源库。

(二)小学英语与音乐学科的结合

韵律浸润情感,符号构筑沟通——当小学英语课程与音乐教学产生共振,项目式学习框架下的语言习得便呈现出全新样态。比如,学习小学英语"We Love Animals"期间,整合音乐课程中的动物主题曲目,构建多维度的学科融合实践场域。富有韵律感的旋律成为记忆催化剂,抽象的语言概念在音符跃动中具象化。学唱"Old MacDonald Had a Farm"等经典曲目,动物名称与拟声表达自然嵌入认知系统;分组选定特定生物,探究其生态特征与栖息环境——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英文歌词创作或既有旋律改编,语言产出与艺术表达形成双重驱动。

学生团队选定熊猫主题,创作英文歌词:"Panda, panda, round and wise, / Forest dweller, bamboo lies. / Monochrome fur, scales the height, / Joyful creature, takes to flight."(熊猫,熊猫,圆润机灵,/ 森林栖居,竹叶为食。/ 黑白毛色,攀爬高处,/ 欢快生灵,凌空起舞。)班级音乐会上,创作者用英语演绎原创曲目,呈现项目研究成果,台下观众聆听旋律、掌握新词汇,体会语言学习的趣味。英语听说技能显著提升,音乐创作与舞台表现力同步发展。教师可指导学生制作"动物主题英文歌集"——汇编所有原创作品,添加插画或录制音频,形成跨学科教学资源。活动既充实课余生活,又激发创新思维与协作意识。

结束语:

总体而言,本研究分析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中的项目式学习应用案例,融合英语与语文、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验证PBL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升、跨学科理解促进及21世纪核心素养培养的实际效果。教学实践显示,项目式学习突破传统课堂框架,实现知识迁移与能力整合的双重目标,学生参与度与思维活跃度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韩青. 以"六动式"项目学习助力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J]. 教育视界,2024(35):50-54.

[2]沈媛.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英语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索[J]. 生活教育,2024(9):36-37,121.